
(1).一捧之土。極言其少。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之四:“諸君頗相念,餘粒分鳧鶴。得損不相償,抔土填巨壑。”
(2).借指墳墓。 明 屠隆 《昙花記·郊遊點化》:“恨無情抔土,斷送幾英豪,今古價,有誰逃。” 清 鈕琇 《觚賸·舒氏義烈》:“ 王 之抔土未乾,而使全家骨肉,危如累卵, 國棟 之罪,其可逭乎?”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遠志屈於短年,雄心埋於抔土。”
(3).抓土。《新唐書·袁恕己傳》:“憤懣,抔土以食,爪甲盡。”
“抔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捧之土
字面指用手捧起的少量泥土,引申為極少的量。常用于比喻事物微小或力量薄弱。
例句:金元好問《學東坡移居詩》中“得損不相償,抔土填巨壑”,比喻用極少的土填巨大的溝壑,凸顯得失懸殊。
借指墳墓
因古代墳墓多以土堆成,故用“抔土”代指埋葬之地,常見于文學作品。
例句:明屠隆《昙花記》中“恨無情抔土,斷送幾英豪”,暗指英雄葬身墳墓。
抓土的動作
指用手抓取泥土的行為,此義項使用較少,多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抔土巨壑”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學典籍。
抔土是一個動詞,意思是用力挖掘或翻動土地,常用于農田的耕作和建築工程中。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扌土
筆畫數:8畫
《抔土》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現代漢字中使用的是簡化字形式。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抔土」。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以「抔」和「土」兩個字為基礎。例如,秦代所使用的刻石文字中,「抔土」的寫法是「抔□」。
以下是一些關于「抔土」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抔土」相關的詞語:
總的來說,「抔土」是一個用于描述挖掘或翻動土地的動詞,常用于農田耕作和建築工程中。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土」,有8畫。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是「抔土」。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以「抔」和「土」兩個字為基礎。例如,秦代刻石文字中的寫法是「抔□」。一些例句和相關的詞語也給出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