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甚極。 唐 杜甫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詩:“ 湯 年旱頗甚,今日醉絃歌。”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鄭雲逵 與 王彥伯 鄰居,嘗有客來求醫,誤造 雲逵 門, 雲逵 知之,延入與診候曰:‘熱風頗甚。’” 宋 蘇舜欽 《火疏》:“陛下即位,未及十年,數歲連遭水澇,雖徵賦鹹入,而百姓頗甚困乏。”
“頗甚”是一個古漢語中常見的程度副詞短語,用于表示程度之深,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非常”、“極其”、“甚為”。其含義可以從其構成和用法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 構成與字義解析
“頗” (pō):
“甚” (shèn):
二、 “頗甚”的含義與用法
《後漢書·酷吏傳序》:“漢承戰國馀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則陵橫邦邑,桀健者則雄張闾裡。且宰守曠遠,戶口殷大。故臨民之職,專事威斷,族滅奸軌,先行後聞。酷烈之聲,頗甚乎理官。” (這裡的“頗甚”修飾“乎理官”,表示酷吏的嚴酷程度比司法官還要厲害得多)。
- 此例中,“頗甚”後接介詞結構“乎理官”(比司法官),整體說明“酷烈之聲”的程度。
《史記·匈奴列傳》:“漢使或言曰:‘匈奴俗賤老。’中行說窮漢使曰:‘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老親豈有不自脫溫厚肥美以赍送飲食行戍乎?’漢使曰:‘然。’中行說曰:‘匈奴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為守衛,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輕老也?’漢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卧。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無冠帶之飾,阙庭之禮。’中行說曰:‘匈奴之俗……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築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自是之後,漢使欲辯論者,中行說辄曰:‘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矣,何以為言乎?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穑耳。’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漢遺單于書,牍以尺一寸,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遺物及言語雲雲。中行說令單于遺漢書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雲雲。漢使或诋笑匈奴俗無禮義者,中行說辄窮漢使曰:‘匈奴約束徑,易行;君臣簡,可久。一國之政猶一體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言有禮義,及親屬益疏則相殺奪,以至易姓,皆從此類也。嗟!土室之人,顧無喋喋佔佔,冠固何當!’自是之後, 漢使欲辯論者,中行說辄曰:‘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何以言為乎?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穑耳。’ 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 單于 益 驕, 其 求和親 之 使 , 辭 令 益 倨 傲 。 漢 患 之 。 … 其後 , 冒頓 死 , 子 稽粥立 , 號 曰 老上單于 。 老上稽粥單于初立, 孝文皇帝複遣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阏氏, 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公主。 說不欲行, 漢強使之。 說曰:‘
“頗甚”是一個文言詞彙,由“頗”和“甚”兩個程度副詞組成,表示“非常、極其”的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頗”的含義
“頗”在古漢語中既可表示“偏頗”(如“偏頗”),也可作副詞表示“相當、很”。例如“頗為得體”即“非常恰當”。
“甚”的含義
“甚”表示程度深,相當于“極、很”,如“甚好”“甚快”。
組合後的“頗甚”
二字連用強調程度極高,可譯為“極其”“非常”,如“熱風頗甚”即“熱風非常猛烈”。
古代詩文中的用例
現代適用性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仿古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以增強表達的古雅感。
“頗甚”是文言中表示極高程度的複合副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強度。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杜甫、李肇等古籍原文。
阿耨多羅半部論語鞭箠貶放比勒陀利亞澄雪齒決辍職大任遞補鹗心鹂舌風奔蜂糖功載紅船紅黴素黃面翁穢墟揀拔勦取羁遲急急如律令酒糾軍伍扛長工考信勞劬兩合公司黧貌緑字毛鸷梅首鳴杼内廉千古一律氣母寝關曝纩奇弄任人若留盛道聖覺勝人一籌深造世濟其美使人樹熟兒嗣襲素卷素着太行山堂房騰地鐵蓦生頹坼妄見琬圭吾曹祥氛憲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