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頗耐的意思、頗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頗耐的解釋

見“ 頗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頗耐”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頗”和“耐”兩個語素構成。從字義解析來看,“頗”在《漢語大詞典》中具有多重含義,既可表示“程度較高”(相當于“很”“甚”),如《史記·匈奴列傳》“漢使或言匈奴俗賤老,中行說窮漢使曰:‘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親豈不自奪溫厚肥美赍送飲食行者乎?’漢使曰:‘然。’說曰:‘匈奴明以攻戰為事,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為守衛,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輕老也?’漢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卧。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無冠帶之飾,阙庭之禮。’中行說曰:‘匈奴之俗……雖無禮義之書,顧君臣相信,而貴少壯,賤老弱。’”(《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35頁)中“頗”表程度;“耐”則指承受、忍耐,如《說文解字》“耐,罪不至髡也”,引申為經得起、受得住。

組合後的“頗耐”在古漢語語境中多用于表達“相當能承受”或“具有較強的忍耐力”。例如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三回“他頗耐不得,隻得央了家人,陪了禮,讓到家中”,此處“頗耐”強調對情緒或境遇的忍耐限度。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方言或特定文學作品中仍可見其蹤迹,如當代學者錢鐘書在《管錐編》中提及“古人頗耐苦吟,字句推敲之工可見一斑”。

需注意的是,“頗耐”與“叵耐”(意為“不可忍耐”)易産生混淆,二者在古文獻中均存在,但語義相反。這一差異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中有明确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頗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不同語境及曆史演變來分析,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解釋:

一、古語中的貶義用法(同“頗奈”)

在部分古籍和早期白話文中,“頗耐”常作為詈詞(罵人的話),表示“可惡、可恨”之意。例如《秦并六國平話》中“頗耐小邦結當侵淩大國”即表達對侵略行為的憤怒。此用法與“叵耐”相通,多見于元明時期的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二、現代語境中的正面含義

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非常耐心,有很強的忍耐力”。例如形容人具備堅韌品質:“他頗耐得住壓力,最終完成了項目。”此時“頗”作程度副詞(相當于“很”),“耐”指忍耐力,二字組合強調持久性和抗壓能力。

使用注意

  1. 語境差異:需根據上下文判斷詞義。古代文獻中多為貶義,現代則偏褒義。
  2. 詞形演變:古籍中“頗耐”常寫作“頗奈”,現代多用“頗耐”表達忍耐力。
  3. 使用頻率:現代更常見的表達是“耐人尋味”“頗能忍耐”等,“頗耐”作為獨立成語使用較少。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口語中,優先選擇更通用的詞彙(如“堅韌不拔”“極有耐心”)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抱關擊柝卑之無甚高論畢竟伯仲之間不硋部案殘掠成月蔥海等叙滴滴涕地核斷垣殘壁恩蔭放衙奮起直追負蠜阜貨覆檢膏晷共價供給制功一美二喝掇河南省昏疲轞轞皎澄驕亵闊絕料絲梨氓立身戾疫名工明豁派仗判閲遷海牽紅線奇警侵竊親親弱尚灑派山鞠窮深得民心深入書藁蘇活佻竊通聘危言正色穩受渥盛無霸烏龜殼獻茶閑聲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