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訴的意思、披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訴的解釋

陳訴。《北史·楊播傳》:“至州借人田,為禦史 王基 所劾,除官爵,卒于家。子 侃 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 唐 李德裕 《賜黨項敕書》:“諸部懷寃而有所披訴。” 宋 蘇轼 《乞減價粜常平米赈濟狀》:“秋稅内 定州 隻放二分,自臣到任後,累有人戶披訴乞倚閣。” 清 吳偉業 《木棉吟》:“道畔相逢吏瞋怒,賣花何不完租賦。老翁仰首前緻詞,足不能行口披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訴"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可拆解為"披露"與"訴說"的雙重含義。從構詞法分析,"披"取《說文解字》"披,從旁持曰披"之本義,引申為敞開、展現之意;"訴"據《玉篇》"訴,訟也,告冤枉也",承載着陳述訴求的内涵。兩字複合後形成"披訴"的獨特語義結構,特指以誠摯态度向特定對象完整陳述内心訴求的行為過程。

在語義特征層面,"披訴"強調三個維度:其一為情感的真實性,要求陳述内容源自本心,如《文心雕龍》所述"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其二為陳述的完整性,須系統化展現事件全貌,類似《史記》"具道所以"的叙事要求;其三為對象的特定性,多指向具有裁決權或情感關聯的受體。相較于近義詞"傾訴","披訴"更側重事實層面的完整呈現;相較于"控訴",則弱化了對抗性而強化了溝通意願。

該詞的典型用法常見于司法文書與文學創作領域。在法律語境下,如《民事訴訟文書範本》所示,多用于"當事人披訴事實經過"的正式表述;在文學領域,則常見于人物内心獨白,如茅盾《子夜》中"他将十年隱痛向老友披訴"的經典用例。現代語用中漸趨書面化,多保留在特定專業領域的規範性表述中。

網絡擴展解釋

“披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陳訴,尤其指在正式或困境中詳細陳述訴求、申訴冤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用例

  1. 《北史·楊播傳》

    “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
    解讀:指楊侃因冤情長期未解,持續申訴多年。

  2. 蘇轼《乞減價粜常平米赈濟狀》

    “累有人戶披訴乞倚閣。”
    解讀:百姓因災荒向官府請求暫緩繳納賦稅。

  3. 吳偉業《木棉吟》

    “老翁仰首前緻詞,足不能行口披訴。”
    解讀:老翁因行動不便,隻能口頭申訴困境。


使用場景總結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會涉及。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北史》《蘇轼文集》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艾老北境秉正博名不辨菽麥補進不足興殘燈末廟策策差法穪述吃虎膽捶策出膺村煙奠定鼎新革故東征西怨椟槥反且發生學方法改脩谷璧皓麗弘濟化學肥料溷亵敬獨酒齊巨積科網賫書隆豐漏縫密舉能掐會算傩祓女店主傾欹榮猿三生願上弦石留黃使嘴使舌熟娴四民之天速印機讨印填造擿擋體心透支突煙無容下祭險诨小官嚣亂蕭折魚小奚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