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訴的意思、披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訴的解釋

陳訴。《北史·楊播傳》:“至州借人田,為禦史 王基 所劾,除官爵,卒于家。子 侃 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 唐 李德裕 《賜黨項敕書》:“諸部懷寃而有所披訴。” 宋 蘇轼 《乞減價粜常平米赈濟狀》:“秋稅内 定州 隻放二分,自臣到任後,累有人戶披訴乞倚閣。” 清 吳偉業 《木棉吟》:“道畔相逢吏瞋怒,賣花何不完租賦。老翁仰首前緻詞,足不能行口披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陳訴,尤其指在正式或困境中詳細陳述訴求、申訴冤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用例

  1. 《北史·楊播傳》

    “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訴積年。”
    解讀:指楊侃因冤情長期未解,持續申訴多年。

  2. 蘇轼《乞減價粜常平米赈濟狀》

    “累有人戶披訴乞倚閣。”
    解讀:百姓因災荒向官府請求暫緩繳納賦稅。

  3. 吳偉業《木棉吟》

    “老翁仰首前緻詞,足不能行口披訴。”
    解讀:老翁因行動不便,隻能口頭申訴困境。


使用場景總結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會涉及。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北史》《蘇轼文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訴:意義和拆分部首筆畫

披訴,指以詩詞、文章等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苦悶和哀悼。該詞拆分的部首是扌(手)和言,部首筆畫分别為3畫和7畫。

來源和繁體字形

《披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衛風·候人》中的一句詩:“自今以始,誰遺誰失?”意思是:“從此以後,我會抛棄誰,誰會失去我?”這句詩中的“誰遺誰失”即為“披訴”的意思。在繁體字中,“披訴”的寫法為「披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過多次演變,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寫法也不盡相同。關于《披訴》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可以參考以下寫法:

①金文:披訴

②隸書:披訴

③篆書:披訴

例句

以下是使用“披訴”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一首詩來披訴自己内心的憂愁。

2. 這部小說是作者用筆尖披訴自己對社會現象的關注。

3. 在那個年代,人們常常通過寫信來披訴自己的苦悶和不滿。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披露、訴訟、訴苦、披戴。

近義詞:抒發、吐露、表達。

反義詞:欣慰、慶幸、滿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