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甓器的意思、甓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甓器的解釋

即陶器。《辍耕錄·窯器》引 宋 葉寘 《坦齋筆衡》:“陶器自 舜 時便有,三代迄于 秦 漢 ,所謂甓器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甓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字和文獻角度分析:

  1. 字義拆分

    • 甓(pì):由“辟”和“瓦”組成,本義指磚塊,特指未經燒制的土磚,後也指陶器。例如《詩經·陳風》中“中唐有甓”即指磚鋪的道路。
    • 器:泛指器具、器皿。
      組合後,“甓器”可理解為陶土燒制的器皿,或廣義的磚瓦類器物。
  2. 曆史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周禮》提及陶器制作時可能涉及類似器物。部分地方方言(如吳語)中,“甓”仍保留“磚”的含義,故“甓器”也可能指磚砌的實用器具。

  3. 現代使用
    當代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考古領域。若在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陶器、磚制品,或引申的建築構件。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補充以便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甓器是什麼意思

甓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用石塊砌築的器具,特指古代城牆上設立的瞭望台或樓梯之類的建築設施。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甓的拆分部首為瓦,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甓器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出現在《朱子語類》一書中,形容古代城牆上設立的觀察或防禦設備。這個詞在漢字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寫作「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古時候「甓」字的寫法與現在相比有一些差異。書寫時,下部的「甲」字部分與上部的「立」字合寫成「畤」。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相比更為繁瑣和複雜。

例句

1. 城牆上的甓器使得守城的士兵能夠遠望敵情。

2. 這座古城的甓器保存完好,是遊客參觀的熱門景點之一。

組詞

甓石、甓牆、甓台。

近義詞

角樓、城樓、瞭望台。

反義詞

建築、平地、洞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