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甓器的意思、甓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甓器的解釋

即陶器。《辍耕錄·窯器》引 宋 葉寘 《坦齋筆衡》:“陶器自 舜 時便有,三代迄于 秦 漢 ,所謂甓器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甓器,是古代漢語中對陶制器物的專稱,特指以黏土燒制而成的建築構件或生活器具。該詞由"甓"(音pì)與"器"組合構成,其中"甓"在《漢語大詞典》中專指磚瓦類陶制品,《說文解字》注"甓,瓴甋也"即筒瓦之意。根據考古學研究,甓器主要包括三大類:

  1. 建築構件:涵蓋闆瓦、筒瓦、瓦當等,見于西周時期宮殿遺址,《中國陶瓷史》記載此類制品需經1100℃高溫燒制;
  2. 排水設施:如戰國時期陶制排水管道,《考工記》載有"陶人為甗"的制造規範;
  3. 禮儀器具:商周墓葬出土的陶甓多帶有繩紋裝飾,體現"器以藏禮"的禮制功能。

該詞在文獻中最早見于《詩經·陳風》"中唐有甓",鄭玄箋注"甓,瓴甋也",至晉代《拾遺記》載"燒土為甓"的工藝記載,表明其制作技術傳承。現代考古發現,河姆渡遺址已存在7000年前的夾炭黑陶甓器殘片,印證了中國陶器制作的悠久曆史。

網絡擴展解釋

“甓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字和文獻角度分析:

  1. 字義拆分

    • 甓(pì):由“辟”和“瓦”組成,本義指磚塊,特指未經燒制的土磚,後也指陶器。例如《詩經·陳風》中“中唐有甓”即指磚鋪的道路。
    • 器:泛指器具、器皿。
      組合後,“甓器”可理解為陶土燒制的器皿,或廣義的磚瓦類器物。
  2. 曆史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周禮》提及陶器制作時可能涉及類似器物。部分地方方言(如吳語)中,“甓”仍保留“磚”的含義,故“甓器”也可能指磚砌的實用器具。

  3. 現代使用
    當代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考古領域。若在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陶器、磚制品,或引申的建築構件。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補充以便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把關伴大夜兵荒馬亂不興徹備侈麗舛譌出讓憚難道壇倒想地統第一桶金鬥蛙二二虎虎妃合逢七分文不值鈎盾詭品寒泉岡含思壺馂火火靳巧繼褰譏言劇韻來甯晾夏連環畫理鬓領薦隸釋馬齒徒增魔心黏徽黏塗奴胎骞谔清腴秦石窮厄瓊樓秋月春花勸掖阒若人物肖像柔民嚅嚅詩行詩緒所屬投考推廓頹向拖沓問事紊緒無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