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品望的意思、品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品望的解釋

人品聲望。《世說新語·賞譽》“ 武元夏 目 裴王 曰” 劉孝标 注引 晉 虞預 《晉書》:“ 武陔 字 元夏 , 沛國 竹邑 人…… 陔 及二弟 歆 茂 ,皆總角見稱,并有品望。” 明 袁宏道 《送觀察侯公序》:“以公之品望,而僅使之雨露于三 湘 七澤間,于世道竊有虞焉。”《紅樓夢》第一一五回:“弟至濁至愚,隻不過一塊頑石耳,何敢比世兄品望清高。” 清 程矞采 《關于升平社團練情形的奏折》:“伏查該處社學、公所各紳士,皆係素有品望之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品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1.基本釋義

指人品與聲望的結合,即個人的品德修養和社會公衆對其的認可度。

2.出處與古籍引用

3.使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人物的綜合修養與社會地位,例如:

4.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個人或事物品質的全面評價,例如“品望兼具的産品更受市場青睐”。

如需進一步查詢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世說新語》《儒林外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品望

品望,是一個具有深厚内涵的詞彙,它代表了人們對于品質和遠景的認識與追求。傳統文化中,品望通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修養和眼界,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品望中的“望”字歸為日字旁,而“品”字歸為口字旁。在拆分筆畫上,“望”字共有5畫,“品”字共有9畫。

來源

品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學作品。在《莊子》中有一句著名的話:“無視以視其妙,無聽以聽其名,無發以神我有餘,故物莫我能”。其中“物莫我能”即為提及到的“品望”,意為我能夠領略到的事物已經沒有可以比拟的了。

繁體

品望在繁體中的寫法仍然保留原有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品望并沒有特定的寫法規範,而是根據個人習慣和風格的不同,有多種不同的寫法。這種靈活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對于品望的理解和表達。

例句

1. 他品望高遠,努力進取,終成大器。 2. 這件藝術品的品望非常高,被衆多收藏家所追捧。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品格、品德、望眼欲穿

近義詞:眼界、格調、修養

反義詞:淺陋、庸俗、短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