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仄的意思、平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仄的解釋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聲和仄聲,泛指詩文的韻律

詳細解釋

平聲和仄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舊體詩詞和骈俪文所用字音必須平仄相互交替,使聲調諧協,謂之調平仄。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四:“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一個是秀才,卻是八股朋友,作起了八韻詩來,連平仄都鬧不明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仄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中的音律規則,指漢字聲調的平聲與仄聲組合形成的韻律體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平聲:指聲調平坦、無起伏的音節,包含中古漢語的平聲(現代普通話分為陰平、陽平,如“一”“三”)。
  2. 仄聲:指聲調有起伏變化的音節,包含中古漢語的上、去、入三聲(現代普通話中入聲已消失,歸入其他聲調,如“短”“月”)。

二、曆史演變

三、詩詞中的運用

  1. 格律規則:平仄需交替使用,如“平平仄仄平平仄”,避免單調,形成節奏感。
  2. 美學作用:通過聲調變化增強詩詞的抑揚頓挫,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符合平仄交替的韻律。

四、現代應用

五、延伸知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中的平仄實例,可參考《切韻》《廣韻》等韻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仄

平仄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來描述古代韻文中音節的音調。平仄的語義是指音調的高低、平抑或起伏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仄的部首是豎,總共有11筆組成。

來源

平仄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天問》中,是古代文人用來描述古韻詩的音調的一個專有名詞。

繁體

平仄的繁體字是「平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平仄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形狀和現在相同。

例句

1. 這首古詩的平仄處理得非常巧妙。

2. 他對于詩詞的平仄要求非常嚴格。

組詞

平仄沒有固定的組詞搭配,可以根據語境自由搭配其他詞彙。

近義詞

抑揚:用來形容古代詩詞的音調,與平仄意義相近。

反義詞

躁動:與平仄相對,表示音調的起伏變化,與平仄意義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