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歎嗟的意思、歎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歎嗟的解釋

(1).嗟歎,歎息。 南朝 梁 何遜 《秋夕仰贈從兄寘南》詩:“撫弦乏歡娛,臨觴獨歎嗟。” 唐 周繇 《經故宅有感》詩:“昔年埏埴生靈地,今日生人為歎嗟。”

(2).贊歎。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将軍畫馬圖引》:“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歎嗟。” 唐 羅邺 《趁職單于留别阙下知己》詩:“逢秋不拟同 張翰 ,為憶鱸魚卻歎嗟。”


嗟歎。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及行之日,又贈序引,不以規而以賞識其愚,又嘆嗟其去。” 清 孫枝蔚 《閑居感懷》詩之六:“坐久生嘆嗟,非嫌主情衰。” 清 金和 《圍城紀事六詠·警奸》:“往往當路橫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歎嗟是一個漢語複合動詞,由“歎”和“嗟”兩個單音節感歎詞組合而成,本義指因感慨、哀傷或贊歎而發出的聲音。《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歎息、感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嗟”字條目特别注明與“歎”連用時表示“連續反複的哀歎聲”,具有濃厚的文言色彩。

從詞性結構分析,“歎”側重情感的直接抒發,如《說文解字》所述“歎,吟也”;“嗟”則多用于文言語境,常見于古代詩文中的情感遞進表達,例如《詩經·周南·卷耳》中“嗟我懷人”的句式。二者組合後,“歎嗟”在唐代詩歌中已形成固定搭配,如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将軍畫馬圖》中“至今耆舊皆歎嗟”,用以強化對世事變遷的唏噓之情。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正式場合,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所示例“老人望着廢墟,不禁搖頭歎嗟”,其語義強度高于普通口語中的“歎息”,更強調情感表達的深沉性與持續性。需要說明的是,“歎嗟”與近義詞“歎息”存在語體差異,前者帶有明顯的書面語特征,後者則適用于日常對話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歎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歎息、哀歎

指對不如意或遺憾之事表達無奈、惋惜之情。例如:

2.贊歎、感慨

在特定語境下,也可表示對事物的贊賞或驚歎。例如: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嗟”本身是歎詞,表示感歎語氣(如“嗟乎”),與“歎”組合後強化情感色彩。需注意,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書面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白浪掀天卑體悲音别袖不可勝舉參谒察言觀色乘間斥堠齒如瓠犀牀帳楚三闾撮合大腳片兒蕩主遁亡法比發祿煩喧風笛氛滓扶犂苟美诖誤和裕歡度諱飾較可經辦酒渦具保俊刮慨喟科诏寬肆老實羅斂黛沒把臂迷意内動字撲滿青海馬清音居士認知煞強似盛極一時身屍石門頌試文授賞宿惑夙就推寄脫體挽賃僞辭未皇銜啼閑吟客枭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