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昙笼的意思、昙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昙笼的解释

明 代 蜀 中少女的头巾名。 明 杨慎 《谭苑醍醐·巾帼》:“巾幗,女子未笄之冠, 燕京 名云髻, 蜀 中名曇笼,盖笑其坚壁不出,如闺女之匿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资料检索,"昙笼"一词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主流辞书中均未收录,属于非常用或生造词汇。现有语言学研究中亦无该词的释义记录。

推测其可能为以下两种情况的误写:

  1. "昙花"与"灯笼"的组合误写

    • 昙花:指"昙花一现"(Epiphyllum oxypetalum),转喻短暂易逝的事物。典出《妙法莲华经》"譬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 灯笼:传统照明器具,象征光明或虚幻表象。
    • 若组合使用,或可引申为"短暂虚幻的光影景象",但此用法缺乏文献依据。
  2. 方言或特定领域术语 可能存在地域性使用(如闽粤方言),但查证《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录该词条。在宗教典籍(如佛经)中亦未见相关记载。

建议:请核对词汇的准确性,若指佛教概念"昙笼"(疑为"经幢"或"佛龛"的误称),或特定领域术语(如戏曲、工艺),需提供更具体的语境以便进一步考据。


参考资料依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 1999.
  4.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M]. 文物出版社, 1984.

网络扩展解释

“昙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án lóng(注音:ㄊㄢˊ ㄌㄨㄥˊ),其含义可综合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明代蜀中(今四川地区)少女佩戴的一种头巾,属于未及笄(未满15岁)少女的冠饰。

  2. 名称由来
    据明代学者杨慎《谭苑醍醐·巾帼》记载,蜀地称少女头巾为“昙笼”,而燕京(今北京)称为“云髻”。这一名称带有调侃意味,暗喻少女深居简出、不轻易示人,如同“藏匿于笼中”。

  3. 文化背景
    与“巾帼”类似,“昙笼”是古代女子头饰的专称,反映了明代地方服饰文化的差异。蜀地以“昙笼”命名,可能与其造型或佩戴方式有关,但具体形制已无详细记载。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杨慎《谭苑醍醐》原文或地方服饰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地参天白凫兵强将勇楚甸带便当做道费道引电磁振荡鼎食钟鸣东洋车恩造二亥二流大挂刚慠高天厚地閤下巩固雚菌颢气好色之徒鹤会黑鬒鬒画室甲缕疆封贱骨子焦红接种京胡进见礼近戚溘然长往控制流计算机喹啉狼井良遇灵徒流僈洛都谩駡末暮女戒毗赞秦壁弃瓢翁启体丧天害理韶媚舍身双庙睃拉同德土调頽化瓦垅未尝无检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