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貪婪殘酷。 唐 李商隱 《雜纂·不可過》:“遭貪酷上官,惡俗同僚。”《明史·謝瑜傳》:“比疏上,令如貪酷例除名, 瑜 遂廢棄,終於家。”《石點頭·乞丐婦重配鸾俦》:“可見家道富饒的人,免得貪酷,緻損名節。” 林纾 《诰授光祿大夫郭公墓志銘》:“ 金滿 奸狡,恒以官吏貪酷狀扇其徒類。”
(2).指貪婪殘酷的人。《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務進柔良,退貪酷,各正厥事焉。”
“貪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由“貪”(貪婪、貪心)和“酷”(冷酷、無情)組成,形容人既貪婪又冷酷無情,常指為追求私利而不顧他人感受或道德準則的行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判性語境,例如描述官員濫用職權、剝削百姓,或形容個人為利益不擇手段。如《紅樓夢》中提到的官員“有貪酷之弊”,即指其利用職權斂財并殘害民衆。
古籍出處與曆史背景
典型示例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類似詞彙包括“貪暴”“殘虐”等,均強調貪婪與暴虐的結合。與之相對的“柔良”則指溫和良善的品質,古籍中常以二者對比凸顯道德批判。
“貪酷”不僅是一個描述性詞彙,更承載了曆史和文化中對權力濫用與道德淪喪的批判,常見于文學作品和史書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例句,可參考《紅樓夢》相關章節或《明史》等史料。
貪酷(tānkù)是一個漢語詞語,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貪酷的“貪”字,它的部首是“貝”,共12畫;“酷”字的部首是“酉”,共10畫。
《貪酷》一詞的來源及其具體的創造者沒有确切記錄,可能是由民間流傳而來。
繁體字中,“貪”字和“酷”字的形狀與簡化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貪的形狀與現代相似,而酷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和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