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螳蜋的意思、螳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螳蜋的解釋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昆蟲名。全身綠色或土黃色,頭呈三角形,觸角呈絲狀,胸部細長,翅兩對,前腳呈鐮刀狀。捕食害蟲,對農業有益。卵塊灰黃色,稱螵蛸,産桑樹上名桑螵蛸,可入藥。《初學記》卷三十引 北齊 顔之推 《聽鳴蟬》詩:“螗蜋翳下偏難見,翡翠竿頭絶易驚。” 唐 元稹 《有酒》詩之五:“螗蜋雖怒誰爾懼?鶡旦雖啼誰爾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螳蜋”是螳螂的别稱,屬于昆蟲綱螳螂目,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螳蜋是一種常見的捕食性昆蟲,全身多為綠色或土黃色,頭部呈三角形,前足特化為鐮刀狀,用于捕捉獵物。其名稱中的“螳”字在《漢典》中明确指向這種昆蟲,并提到“螳臂當車”的成語。

  2. 形态與習性
    螳蜋觸角呈絲狀,胸部細長,有兩對翅,以捕食害蟲為主,對農業有益。其卵塊稱為“螵蛸”,若産在桑樹上則稱“桑螵蛸”,可作中藥材。

  3. 文化典故
    戰國時期《莊子·人間世》記載了“螳臂當車”的典故,比喻不自量力。此外,《逸周書》将螳螂與節氣物候相關聯,體現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

  4. 别名與寫法
    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螳蠰”“螗蜋”等,屬異體字現象。現代多統一為“螳螂”或“螳蜋”。

螳蜋既是生态鍊中的益蟲,也是中華文化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昆蟲,其名稱、習性與曆史記載均體現了生物特性與人文内涵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螳蜋》的意思

《螳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螳螂。螳螂是昆蟲的一種,常見于亞洲地區。

《螳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螳蜋》的拆分部首是“蟲”和“黽”,部首“蟲”表示與昆蟲有關,而“黽”則為造字部首。

《螳蜋》的總筆畫數為16畫,其中“蟲”部4畫,“黽”部12畫。

《螳蜋》的來源

《螳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在古代,人們将螳螂用字形形象地描述為“黽”與“蟲”的組合。

《螳蜋》的繁體

《螳蜋》的繁體字為「螳螂」。

《螳蜋》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人們常用繁體字「螳螂」來代替《螳蜋》。

《螳蜋》的例句

1. 在田野裡,我看到一隻螳螂在捕食。

2. 小明對着窗外的螳螂叫道:“螳螂,螳螂,你真厲害!”

《螳蜋》的組詞

1. 螳螂捕蟬:比喻有遠見或者有謀略的人。

2. 螳臂當車:比喻力量太小,不自量力。

《螳蜋》的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螳螂、螞螂。

《螳蜋》的反義詞

反義詞為螳螂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可以根據語境來進行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