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镗锝的意思、镗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镗锝的解釋

亦作“ 鏜鞳 ”。1.鐘鼓聲。 隋 江總 《橫吹曲》:“鏜鎝《漁陽摻》,怨抑胡笳斷。” 唐 白居易 《敢谏鼓賦》:“音鏘鏘以鏜鞳,響容與以徘徊。” 宋 司馬光 《迂書·言戒》:“夫鐘鼓叩之然後鳴,鏗訇鏜鎝,人不以為異也。” 唐 徐浩 《谒禹廟》詩:“不復聞 夏 樂,唯餘奏 楚 幽。婆娑非舞羽,鏜鎝異鳴球。”

(2).形容波濤或水浪拍擊物體的聲響。 宋 蘇轼 《石鐘山記》:“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鎝之聲。” 宋 範成大 《煙江疊嶂》詩:“水空發聲夜鏜鞳,中有晴江煙嶂疊。”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過 焦山 正 江 水瀰漫時,僧人指示瘞鶴銘處,惟從波濤鏜鞳中想像之,實無所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镗锝”是一個拟聲詞,主要用于形容兩種聲音:

一、基礎含義

  1. 鐘鼓聲
    指古代鐘、鼓等樂器發出的铿锵之聲。例如:

    • 隋代江總《橫吹曲》中描述:“镗鎝《漁陽摻》,怨抑胡笳斷。”
    • 唐代白居易《敢谏鼓賦》提到:“音锵锵以镗鞳,響容與以徘徊。”
  2. 波濤或水浪聲
    形容水流沖擊物體時發出的聲響。如宋代蘇轼《石鐘山記》記載:“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鎝之聲。”

二、字形與讀音

三、擴展說明

需注意“镗”單獨使用時可能指古代長柄兵器(形似三股叉,盛行于明代),但“镗锝”組合無此含義,僅為拟聲用法。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中的聲景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镗锝》的意思

《镗锝》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刻痕”或“雕刻”的意思。

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

《镗锝》是由部首“金”和“工”組成,共計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镗锝》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雕刻工藝,常用于刻刀和刻印的制作。它的繁體字為「鏜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镗锝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體寫法是「羊囚刂戈」,其中「羊」是象形字,表示了雕刻工具的形狀;「囚」表示被限制的樣子,暗示了雕刻技藝的特殊性;「刂」是刀的意思;而「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引申為工具的意思。

例句

1. 他利用镗锝技藝,把那塊木頭雕刻成了一尊精美的雕像。

2. 這幅畫上有着各種細膩的镗锝,展示了藝術家的精湛技藝。

組詞

镗锝沒有可以與之組合的固定詞組,但可以和其他形容詞、名詞進行組合,以形成新的意義。例如:巧妙的镗锝、精工細镗锝等。

近義詞

近義詞:雕刻、刻痕、刻印。

反義詞

反義詞:平整、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