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螳臂的意思、螳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螳臂的解釋

語本《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後以“螳臂”比喻自不量力或微弱之力。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渡江》:“倘以禮數之虛文,賈不測之實禍,那時螳臂奚施,麝臍空噬,莫怪 錢鳳 此時不言也。”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盧忠肅公毀玉雙印》:“ 子蓮 ( 周子蓮 )詩雲……五千疲卒戰 賈莊 ,千騎萬騎螳臂當。”參見“ 螳臂當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螳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1.詞源與典故

“螳臂”源自《莊子·人間世》中的寓言:“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故事中螳螂試圖用前臂阻擋車輪,比喻不自量力的行為,後演化為固定表達。

2.基本釋義

3.用法與示例

4.相關成語與擴展

5.文化影響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順勢而為”的哲學觀,常被用于勸誡人審時度勢,避免盲目行動。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詞典及文學作品的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螳臂的意思

《螳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不自量力,自不量力地與強大對手抗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螳臂》的拆分部首是蟲和月,其中蟲代表蟲類,月代表形狀。

它的筆畫分别是9畫。

來源

《螳臂》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

相傳有一位叫做郭寶的人,他非常自負,自以為無敵。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在揮舞着它的前臂,仿佛要打倒一隻正在飛過的鳥。郭寶覺得螳螂太不自量力,于是他戲稱自己是“螳臂”,意思就是他認為自己像螳螂一樣可以與任何對手抗争。

後來,人們就用這個典故來形容那些不自量力地與強大對手抗争的人。

繁體字

《螳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螳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研究,一種古代漢字的寫法是「螗臂」。這是因為在古代的字典中,有時候會将字的部首寫成偏旁的字形,而不是像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拆分部首的形式。

例句

他真是螳臂當車,居然敢和世界冠軍拳手挑戰。

組詞

螳臂當車、螳螂截拳。

近義詞

蚍蜉撼樹。

反義詞

知難而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