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太乙壇 ”。 漢武帝 初從 謬忌 之奏,以為 太一 乃天神之貴者,置 太一壇 以祠 太一神 。事見《史記·封禅書》。後世帝王亦多置壇以祀太一之神。 唐 顧況 《宿昭應》詩:“ 武帝 祈靈 太乙壇 , 新豐 樹色繞千官。”
“太一壇”是中國古代祭祀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太一壇”是漢武帝時期設立的祭壇,專用于祭祀最高天神“太一”(又稱“太乙”)。其名稱由“太一”(至高神)和“壇”(祭祀場所)組成,字面含義為“祭祀太一神的祭壇”。
部分資料提到“子貢任太史令”的說法(如),但此說法缺乏其他文獻佐證,可能與“太一壇”無直接關聯,需謹慎采信。
太一壇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宗教儀式場所,用于祭祀天地間的至高神明太一。太一壇也可以泛指用于祭祀、供奉太一的場所或設施。
太一壇的部首是土,共有11個筆畫。
太一壇一詞源于《尚書》中的《太一壇碑文》。太一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時期,最早為殷商貴族供奉祖先和神明的場所,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各朝代供奉太一神明的儀式場所。
太一壇(繁體字)
在古代,太一壇的漢字常用形式為「太一壇」。
1. 在春秋時代,各國君主都建立了太一壇,用以祭祀太一神。
2. 他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太一壇祭祀儀式,以祈求太一保佑他們的家園。
太一神、太一廟、太一道、壇主、壇子、壇場
太一宮、太一祠、太一社
封建神社、異教堂、無神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