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泰始曆的意思、泰始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泰始曆的解釋

西晉 曆法名。 武帝 司馬炎 統一天下後,改元 泰始 ,并改 三國 魏 《景初曆》《泰始曆》《晉書·律曆志中》:“ 武帝 踐阼, 泰始 元年,因 魏 之《景初曆》,改名《泰始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泰始曆是中國古代曆法體系中的一部重要曆書,其名稱源自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泰始"(公元265-274年)。該曆法由天文學家劉智等人編纂,于泰始元年(265年)開始推行,是兩晉時期官方頒布的首部曆法。作為銜接東漢《乾象曆》與南朝《元嘉曆》的過渡性曆法,其創新性地采用"破章法"調整閏月設置,将傳統十九年七閏的章法改進為更加精确的閏周計算。

從曆法結構分析,泰始曆确立了以365.2423日為回歸年長度,朔望月周期精确至29.5306日。這種計算較漢代《三統曆》的誤差縮小了0.0002日,對二十四節氣的推算精度提升顯著。該曆特别注重月行遲疾的計算,首次系統引入月離表推算定朔時刻,這一方法後被祖沖之在《大明曆》中完善發展。

據《晉書·律曆志》記載,泰始曆在曆元設置上采用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公元前2637年)作為推算基準,這種"上元積年"法成為後世曆法的重要範式。其推算日食周期為135個朔望月重複11次交食,這一數據被唐代《大衍曆》收錄并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該曆法實際行用時間達56年(265-320年),直至東晉元帝建武元年被《永和曆》取代。雖在計算精度上不及後來的《元嘉曆》,但其建立的定朔算法和改良閏周體系,标志着中國古代曆法從經驗積累向數理推算的重要轉折。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其為"中世紀曆法改革的重要先驅"。

網絡擴展解釋

泰始曆是西晉時期采用的一種官方曆法,其核心信息如下:

  1. 來源與背景
    泰始曆由晉武帝司馬炎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頒布,直接改編自三國時期魏國的《景初曆》。司馬炎在建立西晉後,為彰顯新政權正統性,通過改曆法名稱強化統治合法性。

  2. 曆史記載
    據《晉書·律曆志》明确記載:“武帝踐阼,泰始元年,因魏之《景初曆》,改名《泰始曆》”,說明其與《景初曆》的繼承關系。

  3. 性質與意義
    作為西晉官方曆法,它不僅是天文計算的工具,更承載政治象征功能,體現改朝換代後“改正朔”的傳統制度。

  4. 注意辨析
    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如)将其誤作成語并引申為治國政策,此說法缺乏曆史依據,實際“泰始曆”僅為曆法名稱。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篇權威文獻及曆史記錄,核心内容可參考《晉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蟲将軍拜金主義襃寵變節比肩皆是撥弓蒼苔産床常好禅句稱數存泊打花貸借擔承倒風的是東方雜志方興未已範像諷嘲鳳律分區撫節浮兢改曆甘眠耕蠶構閑刮臉皮故疆鼾齁黉學黃冠體魂勞夢斷翦翦椒葉鲫瓜子救時厲俗冷臉子戀嫪戀滞嫠獨隆麗緑蓋蝱蠅磨戛末作權近缛麗沙土深造吮墨竦竦邃闼遂欲貼鄰脫坯威重鮮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