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谏的意思、台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谏的解釋

唐 宋 時以專司糾彈的禦史為台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谏議大夫等為谏官。兩者雖各有所司,而職責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稱之。 明 初廢谏院,以給事中兼領監察與規谏,兩者開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隸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為一。 宋 李綱 《上淵聖皇帝實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間與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蕭服傳》:“ 服 文辭勁麗,宜居翰苑。朕愛其鯁諤,顧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台谏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監察體系,原指禦史台與谏官的合稱,後逐漸演化為監察機構的統稱。其職能主要包含糾察百官、規谏皇帝、參議朝政等内容,在曆代王朝中承擔着維護政治清明的職責。

一、詞源與構成

"台"源于秦漢時期的禦史台,專司監察百官;"谏"則指谏官系統,負責向君主進言規勸。二者在宋代正式合流為"台谏",形成中央集權下的獨立監察體系(《漢語大詞典》第6卷,1990年)。唐代白居易曾言:"台官以糾劾為職,谏官以獻替為名",概括了其分工特點。

二、曆史演變

  1. 漢代雛形:禦史大夫掌監察,侍中、給事中等構成早期谏官體系
  2. 宋代定型:設禦史台與谏院,台谏官獲"風聞奏事"特權(《宋史·職官志》)
  3. 明清轉型:都察院統合監察職能,六科給事中制度完善言路機制(《明會典》卷209)

三、職責特性

台谏制度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該制度在清代雍正設立軍機處後逐漸式微,但其"以卑臨尊"的監察理念仍影響着現代監察制度構建。現存故宮博物院《欽定台規》原件,詳細記載了清代監察法規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台谏”是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與曆史演變如下:

一、基本定義

“台谏”是唐宋時期對兩類監察官員的合稱:

  1. 台官:指禦史台官員(如侍禦史、監察禦史),負責糾彈百官過失。
  2. 谏官:包括谏議大夫、拾遺等,專司規谏君主決策。 二者合稱體現了“糾察百官”與“谏言君主”的雙重監督職能,核心含義是通過直言規勸維護政治清明。

二、曆史演變

時期 特點
唐代 台官與谏官分立,禦史台主監察,谏官屬門下省。
宋代 出現職責交叉,台官可谏言,谏官可彈劾,合稱“台谏”。
明清 廢谏院,台谏職能統歸都察院,實現完全合并。

三、核心作用

  1. 制約君權:谏官可直接對皇帝決策提出異議,如宋代包拯多次谏阻宋仁宗。
  2. 監察官僚:台官擁有彈劾權,如唐代禦史可彈劾宰相。
  3. 政治制衡:通過“風聞奏事”制度(無需實據即可彈劾),形成對權臣的威懾。

補充說明

清代台谏合一後,職能偏向監察,規谏君主的功能弱化,這與明清君主集權強化直接相關。這一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從“雙向監督”向“單向監察”的轉變。

别人正在浏覽...

安便罷劵冰盆瞋恚徹查船幫單車使谠規打喜德音莫違蝶化東磕西撞凡材枌社膏炬工日官燈光宅鬼哭神號桂陵還軍鶴獨懷沙圜陳講谟兼顧絞紟節嫠解錫金沙羅舊染聚斂軍正開迹孔席不暖懶懶蘭荪爛紫拉晚兒彌襟喃呒佬挈攬求購裘馬輕肥畎戎捎話蛇蟲百腳庶類順船順風説時遲,那時快樹怨樹種羧基跆拳道提學兔灰鄉親裡道賢守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