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鮐背、耇老,寿也。” 郭璞 注:“鮐背,背皮如鮐鱼。” 汉 焦赣 《易林·震之比》:“耋老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 宋 梅尧臣 《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鮐背。”
(2).代称老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 清 曹寅 《集余园看梅》诗:“鳩车竹马曾经处,鮐背龎眉识此生。”
“鲐背”是中国古代对高寿老人的雅称,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鲐背”指老年人背部皮肤因衰老出现类似鲐鱼(一种背有斑纹的海鱼)的褶皱或斑纹,象征长寿。通常代指九十岁左右的老人,如《尔雅·释诂》提到“鲐背,寿也”。
词源解析
经典出处
文化象征
古人常以鲐背代指高寿,如宋代梅尧臣诗云“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表达对长者的祝福。
老年人因皮肤老化,真皮层胶原减少、弹性下降,导致皱纹增多,同时黑色素沉积形成老年斑,背部尤为明显,状如鲐鱼斑纹。
“鲐背”以鲐鱼斑纹比喻老人皮肤特征,既是对长寿的赞美,也蕴含古代对生命规律的观察。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尔雅》《诗经》等文献。
《鲐背》是一个成语,意为像鲐(一种鲤鱼)的背部一样宽阔平坦。形容人的背部或身体挺拔卓越,也可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才干出众。
《鲐背》的拆分部首分别为鱼和背。它的总笔画数为18划。
《鲐背》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落子传》,出自谢安(谢恢)对谢薦的评价。谢恢说:“萬善千美,交结有时,高世望庸誑,天擢鲐背。”意为谢薦的才华卓越,像鲤鱼背一样宽广无比。
《鲐背》的繁体字为「鰨背」。
古时候《鲐背》的写法为「鮐背」。
1. 他站在舞台上,高大挺拔,真是一位鲐背之士。
2. 他的品德高尚,是一个真正的鲐背人物。
1. 鲐鱼:指鲤鱼背上的红斑。
2. 鲐足:形容人的走路踏实有力。
1. 鲲背:指背部宽阔挺拔。
2. 鹰背:指男子背部似鹰的形状,也一般用来指身板厚实有力。
佝偻:指背部弯曲,不挺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