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罡步鬥的意思、踏罡步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罡步鬥的解釋

道教法師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腳踏在天宮罡星鬥宿之上。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踏罡步鬥驅邪祟,仗着劍書符呪水。”《水浒傳》第八6*九回:“ 公孫勝 在軍中仗劍作法,踏罡步鬥,敕起五雷。” 明 無名氏 《廣成子》第四折:“踏罡步鬥通三界,保養丹砂體自清。”《冷眼觀》第十三回:“他上來請老太太拈了香,故意的踏罡步鬥、上表章、焚符籙,拿班做勢的忙碌了一大陣。”亦作“ 踏罡布鬥 ”。《水浒傳》第七九回:“隻聽得山頂上連珠炮響,蘆葦中颼颼有聲,卻是 公孫勝 披髮仗劍,踏罡布鬥,在山頂上祭風。”《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每日踏罡布鬥,念誦真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踏罡步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踏罡步鬥”是道教儀式中的一種特殊步法,主要用于祈天、驅邪或溝通神靈。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起源與象征意義
    該步法源于古代星象崇拜,“罡”指天罡星(北鬥七星柄部),“鬥”即北鬥星群。道教認為,法師通過模拟北鬥星運行軌迹,象征腳踏天宮星宿,從而連接天地能量。

  2. 儀式功能與步驟

    • 九宮八卦布局:在法壇鋪設“罡單”,按九宮八卦方位行走,每一步對應特定星位和卦象,形成連接三界的符箓。
    • 禹步演化:相傳源自大禹治水時模仿鳥步所創,後演變為召役神靈的核心法術。
    • 動作要素:需配合劍、符咒、呼吸節奏及意念,而非單純模仿步伐位置。
  3. 文化記載與引用
    該儀式在《水浒傳》《翫江亭》等古典文學中均有描述,如公孫勝“踏罡步鬥,敕起五雷”的經典場景。明代《廣成子》亦提到其“通三界”的玄妙作用。

  4. 修煉要點
    需注重“神、形、氣”合一,若僅按固定點位行走而無内在修為,可能引發反噬。道教認為這是“萬術根源”,需經嚴格傳承方可修習。

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可能誤将其解釋為“戰鬥勇猛”(如),但此說法缺乏道教經典依據,應以宗教儀式含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罡步鬥》的意思

《踏罡步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邁開大步行走,前進努力。這個成語在漢語中多用于形容人們頑強奮鬥、勇往直前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罡步鬥》由“走(足)”、“纟(網)”、“罒(網)”、“刂(刀)”、“月”、“曰”六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踏罡步鬥》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一個片段出現的成語,原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在繁體字中,成語的寫法為「踏剛步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踏罡步鬥》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分别為「蹋鈧步鬥」或「踏剛步鬥」。

例句

1. 他勇往直前,踏罡步鬥,最終成功地實現了他的夢想。

2.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踏罡步鬥的精神,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

組詞

踏雪千裡、踏破鐵鞋無覓處、踏實、罡風、步履蹒跚。

近義詞

勇往直前、奮勇向前、矢志不渝、咫尺天涯。

反義詞

畏首畏尾、畏難、退縮、止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