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着冰凍。謂冒着嚴寒。 唐 白居易 《風雪中作》詩:“踏凍侵夜行,淩寒未明起。” 清 王元勳 《海上觀冰山歌同毛海客賦》:“餘時踏凍訪海客,驚見冰山高崱屴。” 清 何耳 《燕台竹枝詞·毛兒窩》:“四圍溫厚中深穩,踏凍應無捲地風。”
“踏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踏着冰凍的地面行走,字面描述在嚴寒環境中行動的狀态。例如唐代白居易《風雪中作》中“踏凍侵夜行”即描繪了冒着冰凍連夜趕路的場景。
該詞常被賦予堅毅勇敢的象征意義,比喻人在困境中不畏艱難的精神品質。清代王元勳《海上觀冰山歌》中“踏凍訪海客”便通過踏冰行為側面烘托人物氣魄。
注:如需具體詩句出處或更多文學用例,可參考《全唐詩》《清詩别裁集》等文獻。
踏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行走在結冰的地面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步部)和“冫”(冰部)。根據筆畫順序,它的拆分為“走”(3畫)和“冫”(2畫)。
踏凍一詞來源于古代冬季走路的場景。在冰凍的季節裡,人們需要踏着結冰的地面行走。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冬季的景象和活動,強調人們穿越冰面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踏”字的字形保持不變,隻是書寫方式略有差異。繁體字的“踏”字是由“⻌”(辵部)和“冬”(⺀部)組成的。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以及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踏凍”的字形基本一緻,隻是曾用字的形态可能略有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踏凍”的例句:
1. 寒冷的冬日裡,人們穿着厚重的鞋子踏凍而行。
2. 孩子們在河面上盡情地踏凍嬉戲。
3. 我們小心翼翼地踏凍走過結冰的湖面。
與“踏凍”相關的組詞有:
1. 冰面:指結冰的水面
2. 凍土:指被凍結的土壤
3. 冰雪:指結冰的雪
近義詞有:“踏雪”、“行冰”、“踩冰”等。
反義詞則有:“解凍”、“融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