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獺的膽囊。傳說能把酒分開,亦可供藥用。 宋 黃庭堅 《蕭葛二學子和予食筍詩次韻答之》:“獺膽能分杯,虎魄妙拾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水獺》﹝正誤﹞引 寇宗奭 曰:“古語雲:‘蟾肪軟玉,獺膽分杯’,謂以膽塗竹刀或犀角篦上,畫酒中即分也。嘗試之,不驗,蓋妄傳耳。但塗杯唇,使酒稍高于盞面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水獺》﹝附方﹞:“月水不通獺膽丸:用乾獺膽一枚,乾狗膽、硇砂……醋糊丸緑豆大,每于食前服五丸。”
“獺膽”指水獺的膽囊,其詞義解釋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獺膽是水獺的膽囊,古代文獻記載其具有“分酒”的傳說功能,同時可作藥用。
傳說與争議
藥用記載
獺膽在古代被納入藥用範疇,但具體療效未明确記載,可能與中醫傳統動物入藥的習慣相關。
“獺膽”一詞源于古代對水獺膽囊特性的觀察與想象,兼具傳說色彩和實用記載。其分酒功能或為古人誤解物理現象(如表面張力)的附會之說,需結合文獻辯證看待。
獺膽(tǎ dǎn)是指獺的膽汁,由獺類的膽固醇和膽酸組成。獺膽在中醫藥中被視為一種寶貴的藥材,具有涼血、解毒、利膽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肝炎、黃疸和結石等疾病。
獺膽的部首是犬(quǎn)和⺼(犭,羊彡),它的構成采用了會意的方式。獺膽的總筆畫數為20劃。
獺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傳統的獸醫學。獺膽是源自獺類動物的膽汁,因其藥用價值被廣泛應用于中醫藥中。繁體字“獺膽”在繁體字書寫系統中用來表示獺膽。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獺膽通常是用類似于今天所用的繁體字“獺膽”的形式來書寫的。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簡化,現代漢字書寫系統采用了簡體字“獺膽”。
1.他的肝郁火旺,醫生建議他服用獺膽來降火。
2.獺膽被認為是一種藥材,可以清熱解毒。
3.這種中藥方劑中加入了獺膽,以增強藥效。
組詞:獺膽藥、獺膽汁、獺膽石。
近義詞:獺膽草、水獺膽。
反義詞:獺命、獺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