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養的意思、素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養的解釋

(1) [accomplishment]∶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

軍事素養

(2) [attainment]∶平素的修養

理論素養

詳細解釋

(1).修習涵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宋 陸遊 《上殿劄子》:“氣不素養,臨事惶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士氣不可不素養。如 明昌 、 泰和 間,崇文養士,故一時士大夫,争以敢説敢為相尚。”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他雖然是一位經濟學專家,而對于國學卻有深湛的素養。”

(2).平素所供養。《後漢書·劉表傳》:“ 越 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衆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素養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通常指個體通過後天學習和實踐形成的修養與能力,涵蓋知識、技能、态度、價值觀等多個維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詞義本源
    素養原指“平日的修養”或“由訓練和實踐獲得的技巧與能力”,強調後天培養的特性。與“素質”相比,它更突出教育、環境對個體的塑造作用。

  2. 廣義内涵
    包括道德品質、知識水平、行為規範、身心狀态等,如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職業素養等。


二、核心分類

  1. 知識素養
    涉及專業領域或跨學科的知識積累,如科學素養、人文底蘊等。

  2. 能力素養
    包括溝通、解決問題、創新等實踐技能,例如管理中的“5S素養”(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3. 道德與價值觀
    體現為誠信、責任感、同理心等品質,是人際交往和社會協作的基礎。

  4. 身心素養
    涵蓋情緒管理、抗壓能力及健康體魄,影響個人全面發展。


三、重要性及培養

  1. 社會價值
    素養決定個體在職業、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如“質量體現素養,素養決定生存”。

  2. 培養途徑
    需通過教育、實踐、自我反思等長期積累,例如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為示範。


四、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的素養要求(如語文素養、科學素養),可參考權威教育類資料或百科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養

素養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和“心”,共計10畫。其中,“⺮”是指竹子,而“心”則代表心靈、情感。由這兩個部首組成的“素養”指的是一個人在道德、知識、文化等方面的修養和素質。

“素養”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九年》中。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漸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并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意義。

在繁體寫法中,“素養”通常被寫作“素養”。雖然繁體字已經逐漸在現代漢字寫作中被簡化字所取代,但在某些場合,特别是傳統文化領域,繁體字仍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應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對于“素養”一詞,古代可能會以“素式修養”來表達。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在字形、字義和用法上也存在一些差異,需要通過專門的學習才能深入理解和運用。

例句:

1. 學校注重學生的素養培養,不僅關注其學術成績,還注重其人際交往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2. 深化自己的文化素養是每個人的責任,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才能提升自己的修養。

組詞:素質、品格、教養、修養、素食、素面、餐桌素養。

近義詞:修養、教養、涵養、氣質。

反義詞:粗魯、無知、低素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