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素琴的弦。 唐 劉禹錫 《許給事見示哭工部劉尚書詩因命同作》:“素弦哀已絶,青簡歎猶新。”
(2).指無裝飾之琴。 明 謝谠 《四喜記·佳期重會》:“水晶幽閣裡,象牀間,欲把幽懷寄素絃。”參見“ 素琴 ”。
“素弦”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字面含義
指用未染色素絲制作的琴弦,或代指無裝飾的樸素琴具。例如宋黃裳《聽隱士琴》中“素弦無此聲”,以及元劉仁本《履齋記》描述的“素弦在壁”,均強調其天然、質樸的特性。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寄托哀婉情感。如唐代劉禹錫《許給事見示哭工部劉尚書詩因命同作》以“素弦哀已絕”表達悲怆,宋代秦觀《八六子》中“素弦聲斷”暗喻離别之痛。
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現代語境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詩句理解其情感色彩。
《素弦》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根沒有塗過顔色或者是顔色較淡的樂器弦。引申義上,它也可用來形容人物情感淡泊或者沒有世俗之情的狀态。
《素弦》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糸”和“弦”,糸一般指的是絲綢或者絲線,弦則指的是樂器上拉動所用的繃緊物。
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順序排序,糸的筆畫數為3,弦的筆畫數為12,所以《素弦》的總筆畫數為15。
《素弦》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其詞雲‘菱歌減秋色,素弦彈斷音’”。在這首詩中,素弦指的是柳絮纏繞在琴弦上,表達了作者對景色與音樂的聯想和情感的抒發。
《素弦》的繁體寫法為「素弦」。
古時漢字的寫法常常不同于現代漢字,所以《素弦》在古時候的寫法也略有不同。一個例子是《康熙字典》中,糸的古字寫作“幺”(yāo),弦的古字寫作“千”(qiān)。所以,《素弦》在古時候的寫法可以是“幺千”。
他的琴聲如同《素弦》一般,給人一種淡泊高遠的感覺。
素琴、素音、玉琴、玉弦、清弦
淡泊、超脫、無欲、高雅
濃情、世俗、繁華、瑣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