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三國 吳 孫策 。《三國志·吳志·孫策傳》“ 策 為人,美姿顔,好笑語”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策 時年少,雖有號位,而士民皆呼為 孫郎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孫策 當先出馬,高聲大叫:‘ 孫郎 在此!’衆軍皆驚。”
(2).指 三國 時 吳 主 孫權 。 唐 王維 《故人張諲以詩見贈聊獲酬之》:“屏風誤點惑 孫郎 ,團扇草書輕内史。” 趙殿成 箋注引《曆代名畫記》:“ 曹不興 , 吳興 人也。 孫權 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 權 疑其真,以手彈之。” 宋 蘇轼 《江城子·密州出獵》詞:“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 孫郎 。”按, 孫權 曾騎馬射虎,馬被虎傷, 權 投以雙戟,虎卻。參閱《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孫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孫策(三國時期東吳奠基者)
根據《三國志》記載,孫策因年輕英俊、骁勇善戰,被百姓稱為“孫郎”。例如《江表傳》提到:“策時年少,士民皆呼為孫郎”。
孫權(東吳開國君主)
唐代王維的詩句“屏風誤點惑孫郎”中,“孫郎”指孫權,源自孫權誤将屏風上的墨點當作蒼蠅的典故。
在部分現代語境或非曆史類作品中,“孫郎”可能被借喻為年輕英俊的男子。但這種用法多見于文學創作,并非傳統主流釋義。
孫郎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特指智勇雙全,才華出衆的年輕男子。
孫郎的拆分部首是子和阝,分别表示“子”字的意義,“阝”字的意義。它的筆畫數為五畫。
孫郎一詞最早見于《曹操傳》中,用來形容剛正不阿的年輕人孫乾。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形容年輕有才華的男子的代名詞。
繁體字中的“孫郎”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有所變化,孫郎的古時候寫法是“孫郎”,使用了不同的字體和結構。
1. 周圍的人稱贊他是一個真正的孫郎,才華橫溢又善于處理各種問題。
2. 這位年輕的孫郎在政界嶄露頭角,備受矚目。
1. 孫道士:指具有高深道家修為的道士。
2. 孫武:指中國古代軍事家、哲學家孫武,是《孫子兵法》的作者。
聰明才智、英俊潇灑、英勇果敢。
愚笨、無能、庸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