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粟米的意思、粟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粟米的解释

(1).泛指粮食。《管子·轻重乙》:“故五穀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宋 曾巩 《唐论》:“行之数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餘蓄,行者有餘资。”

(2).小米。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粟》:“粟米,即小米。﹝气味﹞咸,微寒,无毒。”

(3).九章算术之一。古代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 汉 郑玄 注:“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孙诒让 正义:“粟米,以御交质变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粟米"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演变与地域差异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粟米在古代典籍中特指"粟"的籽实,即现代所称的小米(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植物。《说文解字》记载:"粟,嘉谷实也",指其为古代五谷之一。东汉《四民月令》提及"六月可种粟",印证其作物属性。

二、植物学特征 粟米植株高约60-150厘米,穗状花序,籽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毫米,颜色多为黄色或白色。明代《本草纲目》描述其"味咸,性微寒",具药用价值,可"养肾气,去脾胃中热"。

三、方言差异 现代粤方言区(如广东、香港)将"粟米"转义指玉米(Zea mays)。此用法见于《广州方言词典》,与北方方言形成显著差异。香港《星岛日报》食谱专栏中"粟米斑块""粟米羹"等菜式均使用玉米为原料。

四、历史演变 北魏《齐民要术》设有"种谷"专篇详述粟米种植技术,反映其作为古代主粮的地位。至清代《授时通考》仍记载粟米有"早熟、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但随着美洲作物传入,粟米种植范围逐渐缩小。

五、文化意象 《诗经·小雅》载"握粟出卜",以粟米作为占卜酬资,印证其在先秦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唐代杜甫诗句"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中的"粱"即指优质粟米,成为古典文学中丰饶意象的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粟米是汉语中一个多义词,其核心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粟米指禾本科植物粟的种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古代泛指粮食作物,《九章算术》中曾作为计量单位出现。

二、植物学特征

三、营养价值

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B族为主)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胚芽中脂肪含量高达52%()。适合煮粥或制作面食,具有健脾养胃功效。

四、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咸,能:

  1. 缓解脾胃虚热、反胃呕吐
  2. 改善消渴(糖尿病症状)
  3. 利尿通淋() 陈年粟米(陈粟米)还可除烦止痢。

五、文化寓意

在姓名学中象征生命力与丰收,体现力量与积极精神()。古语“五谷杂粮,谷子为首”反映其历史地位()。

提示:不同地区对“粟米”的指代或有差异,部分方言中可能泛指玉米,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悲愤北冥不至饬兵钝才迩遥凡此凤袄風驅電擊浮湛寒煖衡量红壤回极毁家纾国惠然至豁嘴棘霸罽车进踞开右旷略宽留劳而少功连阶累任连坐灵栖临界点氀褐曼陀罗面额绵历铭款旁师陪哭劈剥平钝前汉弃材青夫琴棋书画三节两寿设阱升没摄政失神霜桧顺履搪塞堂印贪民探骑藤子特嫌投辖亡亲文例无甔石枵枣瑕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