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允許。《魏書·高聰傳》:“乃因 皓 啟請 青州鎮 下治中公廨,以為私宅,又乞水田數十頃,皆被遂許。”《魏書·術藝傳·江式》:“脫蒙遂許,冀省百氏之觀,而同文字之域,典書祕書。”
“遂許”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允許、許可
這是古籍中最常見的含義,指對他人請求的應允。例如《魏書·高聰傳》記載“皆被遂許”,意為請求事項被批準。滬江詞典等來源均将此作為核心釋義,注音為suì xǔ。
實現願望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延伸為成語,拆解“遂”(實現)與“許”(心願),引申為達成目标。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注:以上釋義綜合自漢典、查字典、滬江詞典等多來源)
遂許(suí xǔ)是一個成語,由“遂”和“許”兩個漢字組成。
遂的部首是辶,拆分的筆畫順序是一,許的部首是言,拆分的筆畫順序是八。遂的繁體為遂,許的繁體為許。
遂許的意思是達到願望,得到答應,表示某個願望、要求等得到了滿足或答應。
遂許這個詞來源于《史記·平準書》:“時文王家鲋衆,謀在肉食。文王臨朝而問之,鲋瞽言遂許。由此觀之,鲋者忠任之事也。”表示鲋這種動物原來被認為是聰明而有才華的。後來,人們通過鲋的“遂許”行為來寓意願望得到滿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遂許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從古籀文到今天的楷書,都保留了相似的形态。
一些遂許的例句如下:
遂意、達到目的、得償所願
如願以償、圓滿、成功
未遂、落空、未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