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綏祭的意思、綏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綏祭的解釋

古祭禮名。《儀禮·士虞禮》:“不綏祭,無泰羹湆胾從獻。” 鄭玄 注:“事屍之禮,始於綏祭,終於從獻。‘綏’當為‘堕’。”《禮記·曾子問》:“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假,不綏祭,不配。” 鄭玄 注:“‘綏’,《周禮》作‘堕’。” 孔穎達 疏:“謂欲食之時,先減黍稷牢肉而祭之於豆間,故曰綏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綏祭"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用術語,讀音為suí jì。該詞由"綏"(安撫、安定)與"祭"(祭祀)兩個語素構成複合式結構,特指祭祀過程中安撫神靈的特定儀節。據《儀禮·士虞禮》記載,綏祭包含三個核心環節:

  1. 祭前降神:通過焚燒香草、獻酒等儀式,引導神靈降臨祭壇
  2. 祭中安神:在正式獻祭時,用特定手法擺放祭品(如将祭肺橫向切割為三份),通過有序的陳列達到"安綏神座"的象征意義
  3. 祭畢送神:完成主要祭祀程式後,用舒緩的樂舞和禱詞恭送神靈歸位

《周禮·春官·小祝》鄭玄注指出,綏祭屬于"吉禮"範疇,其本質是"安神之祭",通過規範化的禮儀程式構建人神溝通的穩定通道。在漢代經學體系中,綏祭被納入"三禮"研究的核心内容,賈公彥《儀禮疏》特别強調其"通陰陽,達幽明"的宗教功能。

現代漢語研究中,該詞主要作為古漢語詞彙标本收錄于《漢語大詞典》(1994商務版第9冊),在語義演變方面仍保持單義性特征,未産生現代引申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綏祭”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特定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拼音為suí jì,指古代祭禮中的一種儀式環節,常見于《儀禮》《禮記》等文獻。其核心含義是祭祀過程中将黍稷或肉食減量放置于豆間(盛器之間)以示敬意,屬于禮儀程式的一部分。

二、文獻與注釋

  1. 《儀禮·士虞禮》記載:“不綏祭,無泰羹湆胾從獻。”鄭玄注:“事屍之禮,始于綏祭,終于從獻。‘綏’當為‘堕’。”說明“綏”通“堕”,意為“減損”祭品以表誠敬。
  2. 《禮記·曾子問》提到“不綏祭,不配”,鄭玄進一步解釋“綏”在《周禮》中寫作“堕”,強調其動作性質。

三、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泛化為對祖先或神靈的莊重祭祀儀式,但需注意這一理解可能弱化了古代禮儀中“綏祭”作為具體步驟的原始含義。

四、發音與用字

“綏祭”是古代祭祀中通過減損祭品位置表達敬意的環節,需結合《儀禮》《禮記》等原文及鄭玄注疏準确理解。現代語境下使用時,需注意其與廣義祭祀儀式的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半氣悲悲切切悲觀厭世本地邊兵不是話采求垂陰叢植簇箔膽智盜財道貌抵堮二臘放命汾陰鼎賦銘負羽剛略高朋貫次規為害勝葫蘆依樣簡訊交頸并頭家戲借貸無門繼孤矜奮開口呼磕叉叉狂迷聯裾樓角六安茶戮力齊心沒死名重一時派合窮勁戚切忍淚湯湯慴伏神意自若是荷恃明死驢駷飛頹廢讬志晚蠶享食宵旰焦勞銷金窩消亡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