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潔白的玉。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懷愛重於素璧,結分珍於黃金。”
(2).比喻圓月。 宋 陸遊 《月下自三橋泛湖歸三山》詩:“素璧初升 禹廟 東,天風為我送孤篷。”
“素璧”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潔白的玉
指未經雕琢、天然純淨的玉石。該釋義源于南朝梁文學家江淹的《傷友人賦》:“懷愛重於素璧,結分珍於黃金”,此處用素璧象征珍貴無瑕的情感。
比喻圓月
宋代陸遊在《月下自三橋泛湖歸三山》中以“素璧初升禹廟東”描繪圓月,将素璧的潔白與月亮的圓滿形态相類比。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素璧”作為成語,引申為比喻未經磨砺的人才或未經雕琢的素材,強調潛力與培養的重要性。例如:“素璧需經雕琢方顯價值,人才亦需曆練才能成才”。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較少出現,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素璧”本義強調玉石的天然純淨與月亮的圓滿,引申義則側重潛力與培養。具體語境中需結合出處判斷,如古詩多取本義,現代用法可能偏向引申。
素璧(sù b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素”和“璧”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素”拆分部首為“糸”(mì),“璧”拆分部首為“王”(wáng)。它的總筆畫為16個。
素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說。相傳,古代有一顆美麗無瑕的珍貴玉石,被稱為“素璧”。人們對素璧抱有極高的敬意和渴望,因此,素璧一詞就成為了美好、珍貴和完美的代名詞。
在繁體字中,素璧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然而,對于素璧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我們稱之為“古今通用字”。這意味着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素璧的寫法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關于素璧的一些例句:
1. 這幅畫作被譽為藝術界的素璧。
2. 他的演講如同素璧般完美,深深地吸引了觀衆。
3. 她親手制作的蛋糕簡直是一塊素璧,美味又精緻。
關于素璧的組詞,可以有:
1. 素璧琢磨:指對素璧的琢磨,比喻對某個事物的深思熟慮。
2. 素璧無瑕:形容事物或人的完美無瑕。
3. 素璧東流:指珍寶被人抛棄或隨意丢棄。
與素璧近義詞相比,可以有:“珍寶”、“寶貝”等。
與素璧反義詞相比,可以有:“瑕疵”、“破舊”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