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誦持的意思、誦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誦持的解釋

謂誦念經文并持守之。《壇經·行由品》:“但留此偈,與人誦持。”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聞佛書有水懺者,其説謂欲見父母者誦之,當獲所願。 壽昌 乃晝夜誦持,仍刺血書懺,摹闆印施於人,唯願見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誦持是一個佛教術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佛教經典中的原義
    指誦念經文并持守教義,強調對佛經的誦讀與踐行合一。例如《壇經》記載“但留此偈,與人誦持”,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朱壽昌通過晝夜誦持佛經、刺血書忏等方式尋求與母親重逢。這種修行方式要求信徒不僅口頭誦讀經文,更需内心持守其精神。

  2. 廣義的現代延伸
    在非宗教語境中,可理解為通過反複誦讀來記憶和掌握知識,例如學習文學、語言等需要大量記憶的領域。這種用法強調誦讀與記憶的結合,但相比佛教原義缺少了“踐行教義”的深層内涵。

詞源結構:由“誦”(朗讀、背誦)與“持”(保持、堅守)組合而成,體現了語言與行為的統一性。其注音為ㄙㄨㄥˋ ㄔˊ(sòng ch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誦持

誦持(sòng chí)是一個多音字,可以作為名詞或動詞使用。作名詞時,意為持續地吟誦、背誦或詩詞的吟詠;作動詞時,意為持續地吟誦或背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誦持的拆分部首為讠(讠部)和扌(手部),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誦持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誦”來自于周代的官方禮儀,“持”則來源于古代祭祀活動。它們的合并表示行事持久不變的禮儀和敬神之情。

繁體

《誦持》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誦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如果要用古時候的寫法表達誦持,它的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不過,在文化的傳承中,字形也逐漸演變和統一,現代漢字更加規範。

例句

1. 他每天晚上都會誦持古詩三首,以鍛煉口語和記憶力。

2. 這位*********每天早上都會持念經文,靜心誦持。

組詞

誦經、持久、吟誦、背誦、詠古

近義詞

吟誦、背誦、朗誦、誦讀

反義詞

忘記、遺忘、抛棄、停止誦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