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冊命、章奏之類的文書。《新唐書·儒學傳上·顔師古》:“ 師古 性敏給,明練治體。方軍國務多,詔令一出其手,冊奏之工,當時未有及者。”
“冊奏”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官方文書的呈遞或内容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冊”指冊封、冊命類文書,“奏”指臣子向上級(如皇帝)提交的章奏。二者合稱時,可泛指官方正式文書,尤其側重呈遞上級審閱的流程。
出處與例證
該詞在《新唐書·顔師古傳》中有明确記載:“诏令一出其手,冊奏之工,當時未有及者。” 這裡強調顔師古撰寫的冊命與奏章文筆精妙,無人能及。
使用場景
結構分析
“冊”側重官方冊封或記錄(如诏書、名冊),“奏”側重自下而上的陳述,組合後涵蓋雙向文書類型,體現古代行政溝通的規範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書格式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新唐書》等典籍。
《冊奏》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通過正式文書向上級官員提交報告或申請。
《冊奏》這個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冖”部首,右邊是“奏”部首。它的總共包含了10個筆畫。
《冊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匈奴傳》中,用于描述向匈奴族的首領遞交文書的行為。作為一個漢字,它的繁體形式和簡體形式相同,都是“冊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以《冊奏》為例,古代的字形中冖部首更加明顯,奏部首則更加簡潔。整體筆畫形狀更為古樸。
1. 他們需要寫一份詳細的《冊奏》,向上級報告工作進展情況。
2. 根據曆史記錄,他曾經多次以《冊奏》的形式上書朝廷,表達自己的意見。
- 示奏:指向上級展示工作情況或表達觀點。
- 報奏:向上級報告工作或彙報情況。
- 遞奏:将文書遞交給上級官員。
報告、呈報、申請
受奏、受命、接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