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纂的意思、嗣纂的詳細解釋
嗣纂的解釋
繼承。《陳書·世祖紀》:“朕以寡昧,嗣纂洪業。”《陳書·宣帝紀》:“朕嗣纂鴻基,思弘經略。”
詞語分解
- 嗣的解釋 嗣 ì 接續,繼承:嗣後(以後)。嗣歲(來年)。嗣響(繼承前人之業,如回聲之相應)。嗣徽(繼承先人的美德、聲譽)。 子孫:後嗣。嗣子。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纂的解釋 纂 ǎ 搜集材料編書:纂修(.編纂,亦指做這方面工作的人;.繼承并加強修養、治理)。纂繡(編織和刺繡)。纂輯。編纂。 古代指紅色或彩色絲帶。 婦女梳在頭後邊的發髻:纂兒。 古同“缵”,繼承。 筆畫數
專業解析
“嗣纂”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單字“嗣”和“纂”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核心意思是繼承并接續,尤其指對家族血脈、事業或文化傳統的系統承襲。
-
嗣 (sì)
- 本義: 繼承君位或宗祧。《說文解字》:“嗣,諸侯嗣國也。” 指諸侯繼承國君之位。
- 引申義:
- 繼承: 泛指繼承前人的事業、職位、財産、爵位等。如《尚書·大禹谟》:“罰弗及嗣,賞延于世。”(懲罰不牽連到子孫,賞賜延續到後代)。
- 子孫、後代: 指繼承者、後嗣。如《孟子·萬章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順的行為有三種,其中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 隨後、接着: 表示時間上的接續。如“嗣後”(以後,之後)。
-
纂 (zuǎn)
- 本義: 赤色的絲帶。《說文解字》:“纂,似組而赤。” 指一種紅色的編織帶。
- 引申義:
- 彙集、編輯: 将材料彙集、整理、編撰成書。如“編纂”、“纂修”。
- 繼承、繼續: 強調在前人基礎上繼續、接續。這個意義與“嗣”有相通之處,但更側重在原有脈絡上的延續和發展。如《禮記·祭統》:“纂乃祖服。”(繼承你祖先的事業)。
- 聚集: 如“纂集”。
-
嗣纂 (sì zuǎn)
- 核心含義: 将“嗣”的“繼承(血脈、事業)”之意與“纂”的“接續、繼續”之意結合起來,“嗣纂”意指繼承并使之延續下去。它強調的不僅是簡單的承接,更是一種有意識的、系統的、旨在使所繼承之物得以長久存續和發展的行為。
- 具體指向:
- 家族血脈的繼承與延續: 指子孫後代繼承祖先的宗祧、姓氏和血脈,使其香火不斷。這是最核心的含義。
- 事業或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指繼承前人的事業、功業、技藝或文化傳統,并在其基礎上繼續推進、發揚光大。
- 古籍用例:
- 雖未找到“嗣纂”一詞在極著名典籍中的直接高頻用例,但其構成字義清晰,且在類似語境中可見其意。例如,表達類似意思的句子有:“子孫嗣纂其緒”(子孫繼承并延續其事業)。
“嗣纂”意指繼承并接續,尤指對家族血脈、祖先事業或文化傳統的系統性承襲與延續。它包含了“嗣”的繼承(特别是宗法繼承)之意和“纂”的繼續、接續之意,強調使所繼承之物得以傳承不絕、綿延發展。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對“嗣”和“纂”本義的解釋。 (許慎著,中國最早的字典)
- 《禮記·祭統》:提供了“纂”用于表示繼承祖先事業的例證。 (儒家經典《禮記》中的一篇)
- 《尚書·大禹谟》:提供了“嗣”表示子孫後代的例證。 (儒家經典《尚書》中的一篇)
- 《孟子·萬章上》:提供了“嗣”表示後嗣的著名例證。 (儒家經典《孟子》中的一篇)
網絡擴展解釋
“嗣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ì zuǎn,其核心含義為繼承,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對基業、皇位或傳統的承襲。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 嗣:本義為“繼承”,如“嗣位”“嗣業”。
- 纂:此處取“繼承”義,與“嗣”同義複用,強調延續性。
- 整體含義:兩字組合後,特指對祖先基業、政治權力或文化傳統的繼承,常見于帝王繼位或重大事務的正式表述中。
-
文獻例證
- 《陳書·世祖紀》:“朕以寡昧,嗣纂洪業。”
- 《陳書·宣帝紀》:“朕嗣纂鴻基,思弘經略。”
(以上例句均出自史書,體現“嗣纂”用于帝王繼位時的莊重語境。)
使用場景
- 古代用法:多用于史書、诏令等正式文本,描述君主繼承大統或家族延續祖業。
- 現代適用性: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學術研究或古文解析。
補充說明
- 近義詞:繼承、承襲、嗣續。
- 注意:“纂”單獨使用時,另有“編輯”(如“編纂”)或“發髻”等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陳書》相關章節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心棒客半魄襃授薄晩不矜不伐采食財幸慘怖長挑懲處承運赤劉弛替創革搭便淡巴菰諜诇地老天昏搤吭芳春輔夾晐備公侯幹城軌法濠梁之上滑刺溜靜淵斤欘開照看承量力而行狸蟲芒果秘印偏巧平賤羌煮傾詭勤職诠注卻敵樓人羣上眼神學筮盍石手軍雙旌殊代祀麴隨聲附和炭田悌己人土生土長妄境惘惘瓦屋子無弦琴悟心現代漢語詞典最新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