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子的意思、食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子的解釋

(1). 戰國 時, 魏 将 樂羊 為表示忠于 魏國 ,而忍心吃了 中山國 烹其子所做的羹。事載《戰國策·魏策三》《中山策》《韓非子·說林上》。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四:“ 樂羊 為 魏 将,食子殉軍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2).混飯吃的人。 ********* 《遇釋無鄰知舊友某尚客金陵作此寄之》詩:“食子隻今迷日月,銅人應更泣觚棱。”

(3).方言。食物。 克非 《春潮急》三七:“兩旁田裡,成群結隊尋覓食子的八哥、棬果兒見人走過,驚得迎着朝陽撲撲亂飛。”

(1).用乳汁哺育子女。《禮記·内則》:“蔔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孔穎達 疏:“使其食子,須有乳汁。” 孫希旦 集解:“食子,使乳之也。”

(2).指奉祭祀、供養的人。《左傳·文公元年》:“ 叔服 曰:‘ 穀 也食子, 難 也收子。 穀 也豐下,必有後於 魯國 。’” 杜預 注:“食子,奉祭祀、供養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曆史典故
    指戰國時期魏将樂羊為表忠心,忍痛吃掉中山國烹煮其子所做的羹。這一事件記載于《戰國策》《韓非子》等古籍,唐代陳子昂在《感遇詩》中亦有提及:“樂羊為魏将,食子殉軍功。”

  2. 藏傳佛教術語
    指用糌粑或熟麥粉制成的供品,用于供養佛菩薩、驅除惡靈或灌頂儀式,又稱“朵馬”“多瑪”。其藏語含義為“放”和“地/母”,象征普世供養。

  3. 方言與引申義

    • 食物:四川等地方言中泛指食物,如克非《春潮急》中描述鳥類“尋覓食子”。
    • 混飯吃的人:郁達夫詩句“食子隻今迷日月”即用此意,含貶義。
  4. 古代禮制相關
    《禮記》《左傳》中另有“哺育子女”“奉祭祀者”等用法,如“蔔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指哺乳)。

注意:部分資料提及“食子”為“不孝”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誤傳。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子

食子(shí zǐ)是一個漢字詞,由“食”和“子”兩個部分組成。

“食”是這個字的首字母,它屬于“食”部,表示與食物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9。

“子”是這個字的尾字母,它屬于“子”部,表示與兒童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3。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 “食子”(食囗),囗表示“口”的形狀。

在古時候,食子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古代隻有繁體字,它的寫法為「飠子」。不同的字形在演變中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變為現代的簡體字。

例句:

1. 這個村莊的食子們都很健康,因為他們喜歡吃新鮮的蔬果。

2. 她是我的親生食子,我會做任何事情來保護她。

組詞:食品、食物、食堂、食欲、食譜。

近義詞:兒童、子女、孩童。

反義詞:成人、大人、老年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