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悚惶的意思、悚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悚惶的解釋

亦作“ 悚皇 ”。猶惶恐。 明 徐渭 《與許口北書》:“失候二公高蓋,悚惶悚惶。”《鏡花緣》第六八回:“當日讀書東朝,既未樹援,此時回國,亦豈另有腹心!勢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時切悚惶!”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庚申換約之役》:“敢乞皇上聖鑒,不勝悚皇屏營之至。”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于<子見南子>》:“激憤陳詞,無任悚惶待命之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悚惶”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内心惶恐、驚懼不安的狀态,帶有因敬畏或緊張而産生的心理反應。例如:“鐘秀文面露悚惶,任憑才氣縱橫,也參悟不透其中隱藏的玄秘。”

  2. 詞語結構

    • “悚”:本義為恐懼,如“悚然”“悚懼”;
    • “惶”:意為驚慌,如“惶恐”“惶惑”。
      兩字組合後,詞義疊加,強調強烈的惶恐情緒。
  3. 近義詞
    如“惶恐”“憂懼”等,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正式文書中。例如魯迅在《關于<子見南子>》中寫道:“激憤陳詞,無任悚惶待命之至。”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4、6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悚惶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悚惶(sǒng huáng)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由“心”和“恐”兩個部首組成,拼音為“sǒng huáng”,在《康熙字典》中拼音為“悚糖”,共有11個筆畫。

悚惶的來源與繁體寫法

悚惶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可以猜測它可能源于儒家文化中的情感理念。在古代中國,人們對于内心的恐懼和不安感官與“心”相關聯,因此,悚惶一詞便由“心”字偏旁組成。在繁體字中,悚惶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悚惶的字形保持了相對穩定,字形的變化較小。在《康熙字典》中,悚惶的寫法為“悚糖”,表示“惶恐不安”的意思。

悚惶的例句

1. 他一直被這個未解之謎困擾着,心中悚惶不安。

2. 他聽到突然的巨響時,感到一陣悚惶,立刻下意識地尋找避難的地方。

悚惶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悚然(sǒng rán)、惶恐(huáng kǒng)、悚然懼怕(sǒng rán jù pà)。

近義詞:害怕、驚慌、恐懼。

反義詞:鎮定、從容、安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