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命而死。《韓非子·解老》:“心欲富貴全壽,而今貧賤死夭,是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
“死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短命而死,多用于形容因意外、疾病或非自然原因導緻的早逝。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韓非子·解老》:“心欲富貴全壽,而今貧賤死夭,是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 此處通過對比“富貴全壽”與“貧賤死夭”,突出人生際遇的落差()。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文例句或用法差異,可參考《韓非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死夭》是一個稱謂,用于形容某些物體、事物或情況比較極端或嚴重,常常帶有負面的意義。它可以用來描述某個動作、狀态或結果的不好,通常表示不如人意或不愉快。
拆分《死夭》的部首是“歹”。根據部首分解,它的筆畫數分别為:5畫(歹部)+ 6畫(夭部)= 11畫。
《死夭》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時候,人們常常使用類似于《死夭》這樣的詞彙來形容不好的事物或情況。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流傳并被廣泛應用。
《死夭》的繁體字為《死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種。按照古代寫法,死“夭”字的上部為“夵”,下部為“死”。這種寫法和現代的寫法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現代寫法的意義。
1. 我的手機突然死夭了,無法開機。
2. 這個令人生厭的工作讓我每天都感到死夭。
1. 死闆(形容僵硬、缺乏生氣)
2. 夭折(形容早逝,某人夭折意味着某人逝世年齡較輕)
3. 死寂(形容極其安靜,毫無聲響)
1. 凄涼(形容悲傷、冷落)
2. 陰暗(形容無光、無望)
3. 沉悶(形容氣氛或心情壓抑)
1. 活躍(形容充滿生氣、活力)
2. 繁榮(形容興旺、富裕)
3. 歡樂(形容愉快、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