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面征讨。《書·周官》:“四征弗庭,綏厥兆民。” 孔穎達 疏:“四征,從京師而四面征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 宣王 時代的四征八伐,正是去發展自己的生産。”
(2).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四将軍的合稱。《晉書·職官志》:“四征興於 漢 代。”《文獻通考·職官十三》:“四征将軍,皆 漢 魏 以來置,加大者始曰方面。征東将軍、征西将軍、征南将軍、征北将軍各一人。 魏 黃初 中位次三公, 後魏 加大,則次衛将軍。 唐 無。”
“四征”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作如下解釋:
一、軍事征讨
二、官職體系
2.四征将軍的合稱
指漢魏時期設置的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四位将軍,合稱“四征”。
例句補充
如“先祖四征北羯,八方歸順”,體現了四征将軍在維護疆域中的作用。
四征是一個漢字詞語,原意為四處巡查、四方征伐、四方出征。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囗”和“6”。“囗”是一個獨立的表示圍住、包圍的部首,而“6”是指該字總共由六筆構成。
《四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用法。在古代,國家征戰的需要非常頻繁,因此“四征”一詞經常用來形容戰事四起、四方出征的局面。
《四征》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與簡體漢字一樣,沒有任何區别。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字形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四征》這個詞的字形在古代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魯宣公四征四敗,最終秦國得以吞并魯國。
2. 唐太宗在位期間頻繁四征外敵,穩定了國家的邊疆。
征戰、征服、征程、征詢、征集
出征、征讨、遠征
歸征、還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