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鎮的意思、四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鎮的解釋

(1).四座大山。鎮,一方的主要山嶽。《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 鄭玄 注:“四鎮,山之重大者,謂 楊州 之 會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醫無閭 , 冀州 之 霍山 。”

(2).鎮守四方的四将軍。 漢 晉 之世,有鎮東将軍、鎮南将軍、鎮西将軍、鎮北将軍各一人,稱為四鎮。見《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台 、 洛陽 、 虎牢 為 河南 四鎮。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地理·河南四鎮》。

(4). 唐 代稱 朔方 、 泾原 、 隴右 、 河東 四節度為四鎮。見《新唐書·陸贽傳》。又以 龜茲 、 于阗 、 疏勒 、 碎葉 為西境四鎮。見《新唐書·王孝傑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鎮”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地理概念

  1. 周代四座名山
    指古代鎮守四方的四大山嶽,最早見于《周禮》記載:揚州會稽山、青州沂山、幽州醫無闾山、冀州霍山。這些山嶽象征對疆域的鎮守,常用于祭祀活動。

二、軍事官職

  1. 漢晉四方将軍
    漢代至晉代設有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位将軍,合稱“四鎮”,負責鎮守帝國四方疆域。

三、軍事重鎮

  1. 北魏河南四鎮
    北魏時期,以碻磝(今山東茌平)、滑台(今河南滑縣)、洛陽、虎牢(今河南荥陽)為四大軍事要塞,統稱“河南四鎮”。

  2. 唐代邊鎮體系

    • 内地四鎮:朔方(今甯夏)、泾原(今甘肅)、隴右(今青海)、河東(今山西)四節度使轄區。
    • 西域四鎮:唐高宗時期設立的龜茲、于阗、疏勒、碎葉(後改焉耆),用于控制絲綢之路。

四、佛教概念

  1. 護世四天王
    佛教經典《金光明經》中,将四大天王(持國、增長、廣目、多聞)稱為“四鎮”,象征護持四方天下(低權威性記載,需謹慎參考)。

提示:“四鎮”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時代背景判斷,不同時期指向不同。若需更完整的考證,可查閱《周禮》《新唐書》及南北朝軍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鎮》的意思

《四鎮》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四個城鎮或村落。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鎮》的部首是「言」,總共包含7個筆畫。

來源

《四鎮》一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中,用來指代四個城鎮或村落的集合。

繁體

《四鎮》的繁體字為「四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四鎮」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相同。

例句

1. 我們去參觀了周邊的四鎮,每個鎮都有獨特的風景。

2. 這個地區有四鎮,分别是A鎮、B鎮、C鎮和D鎮。

組詞

四王鎮、四海鎮、四山鎮。

近義詞

四市、四村、四區。

反義詞

一鎮、孤鎮、惟一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