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座大山。鎮,一方的主要山嶽。《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 鄭玄 注:“四鎮,山之重大者,謂 楊州 之 會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醫無閭 , 冀州 之 霍山 。”
(2).鎮守四方的四将軍。 漢 晉 之世,有鎮東将軍、鎮南将軍、鎮西将軍、鎮北将軍各一人,稱為四鎮。見《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台 、 洛陽 、 虎牢 為 河南 四鎮。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地理·河南四鎮》。
(4). 唐 代稱 朔方 、 泾原 、 隴右 、 河東 四節度為四鎮。見《新唐書·陸贽傳》。又以 龜茲 、 于阗 、 疏勒 、 碎葉 為西境四鎮。見《新唐書·王孝傑傳》。
四鎮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釋義:
指四座重要的軍事重鎮。古代為鞏固疆域,常在邊境要沖設立駐防據點,如唐代的朔方、泾原、隴右、河東四節度使并稱"四鎮",是中央政權控制邊疆的核心軍事屏障。
唐代朔方四鎮
特指唐玄宗時期為防禦突厥、吐蕃設立的四個節度使轄區:
四鎮統轄精兵,肩負護衛關中、維系絲路安全之責,見《新唐書·兵志》。
北魏河南四鎮
南北朝時期北魏為防禦南朝,在黃河南岸設立的軍事要塞:
此建制載于《資治通鑒·齊紀》。
泛指國家疆域的重要屏障,或象征政權穩固的軍事支柱,如《文選·班固〈答賓戲〉》"分裂四鎮"即喻指領土守衛。
參考資料:
“四鎮”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北魏河南四鎮
北魏時期,以碻磝(今山東茌平)、滑台(今河南滑縣)、洛陽、虎牢(今河南荥陽)為四大軍事要塞,統稱“河南四鎮”。
唐代邊鎮體系
提示:“四鎮”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時代背景判斷,不同時期指向不同。若需更完整的考證,可查閱《周禮》《新唐書》及南北朝軍事史料。
謗書報允八水逼誘觇國超踔逞強好勝成竹在胸俦與麤迹村史道得應得二者必居其一豐劍伏案高山仰之宮教貴宅沽名要譽江煙洊曆驕忌結實吉羅香救過不暇倦令科索狂奔枯蓼蠡酌管闚眉譜妙儀秘幻冥惷瞑截暖意漚鹭披星戴月前後腳青衿衾枕之樂窮居悛懼卻避容居膳夫生革施濟豕臘説媒舒暇宿威桃來李答逃瘧停轺頹波圖書文派下筆有神瞎七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