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體的意思、四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體的解釋

(1) [limbs]∶指人的四肢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2) [four styles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書法中指真、草、隸、篆四種字體

詳細解釋

(1).四肢。《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晉 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詩:“四體誠已疲,庶無異患幹。” 清 趙翼 《偶書所見》詩:“乃厭四體勤,專想飽且燠。”

(2).指整個身體,身軀。 唐 顧況 《謝王郎中贈琴鶴》詩:“因想 羨門 輩,眇然四體輕。”《四遊記·靈耀分龍會為明輔》:“兒今此行,若再飲酒,有違父命,四體不得回鄉。”

(3).比喻君王的輔弼大臣。《左傳·襄公三十年》:“且司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體也。” 杜預 注:“俱股肱也。”《後漢書·蔡邕傳》:“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

(4).指 晉 衛恒 所撰《四體書勢》。見《晉書·衛恒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字法昉自《四體》。”原注:“ 晉 衛恒 撰。”

(5).指古文、篆、隸、草四種書體。 清 馬國翰 《<四體書勢>序》:“ 恒 於四體,自作古、隸二勢,篆述 蔡邕 ,草述 崔瑗 ,合而諷誦,如出一手。”

(6).今亦通稱真、草、隸、篆四種書體。

(7).集句詩的别稱。 宋 陳師道 《後山居士詩話》:“ 王荊公 莫年喜為集句, 唐 人號為‘四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指人的四肢)

  1. 本義為四肢
    源自《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指人的雙手和雙腳。例如晉代陶淵明在詩中提到“四體誠已疲”,強調身體的勞作疲憊感。

  2. 引申為整個身軀
    唐代顧況《謝王郎中贈琴鶴》用“四體輕”形容身體輕盈,擴展為對全身的指代。


二、書法術語(四種書體)

在書法領域,“四體”特指以下四種字體:

  1. 正書:包括楷書和魏碑,代表作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2. 草書:分狂草(張旭、懷素)和小草(孫過庭《書譜》),另有章草為隸書快寫體。
  3. 隸書:起源于秦末漢初,用于公文和碑刻,如《曹全碑》。
  4. 篆書:涵蓋甲骨文、鐘鼎文(金文)、石鼓文及小篆。

三、其他引申義

  1. 比喻輔政重臣
    《左傳》以“四體”喻君王的股肱之臣,如《後漢書》稱宰相為“君之四體”。
  2. 集句詩别稱
    古代将集句詩(摘取前人詩句組合的詩)雅稱為“四體”。

引用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體的意思

《四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四個主要部位或方面的身體形态或素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部首是“⼈ ”(人字旁),它的筆畫數是四畫。

來源

《四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秋水》篇中:“将之任西河之水。不惡乎塞下,取諸四體。” 這裡的“四體”泛指四個方位,即東、南、西、北。

繁體

繁體字《四體》與簡體字的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例如在《說文解字》中,今天的“四體”字在繁體中使用了不同的部首,即“⺈”(爪字旁)+ “⺼”(肉字旁),而不是現代中的“⼈”(人字旁)。

例句

1. 她擅長于琴棋書畫,是一個才藝兼具的四體之才。

2. 這個運動要求平衡、靈活、柔韌和力量四體兼備。

組詞

四肢、四合院、四方、四海、四季、四面、四星級。

近義詞

四體的近義詞包括四肢、四體齊備、全面發展。

反義詞

四體的反義詞可以是部分的、不全面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