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書院的意思、四書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書院的解釋

宋 初各地所設書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書院、 湖南 善化 嶽麓書院、 河南 商丘 應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 河南 登封 嵩陽書院最著名,合稱四書院。 宋 王應麟 《玉海·宮室·宋朝四書院》:“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阨,學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風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 嵩陽 、 嶽麓 、 睢陽 及 白鹿洞 為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一說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陽 )、 應天 、 嶽麓 四書院。參閱《文獻通考·學校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專有名詞,特指宋代最負盛名、最具代表性的四所著名書院。它們是當時學術研究、講學授徒和傳播思想的核心場所,對後世教育制度和文化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具體指:

  1. 白鹿洞書院: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南唐,稱“廬山國學”。宋初擴為書院,朱熹任南康軍知軍時(1179-1180年)重建書院,親自講學,制定《白鹿洞書院揭示》(即學規),使其成為後世書院楷模,影響深遠。它是“四書院”之首,以理學研究和教育著稱。來源依據:《辭海》(第七版)、《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嶽麓書院:位于今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腳下。始建于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教,朱熹曾到此講學,與張栻會講,開創書院會講先河,盛極一時。嶽麓書院曆千年而弦歌不絕,現為湖南大學組成部分。來源依據:《辭海》(第七版)、《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應天書院(又稱“睢陽書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其前身為後晉楊悫所辦的私學,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賜額“應天府書院”,成為北宋較早的官學化書院。範仲淹曾在此求學,後主持書院教務,影響巨大。該書院在北宋培養了大批人才。來源依據:《宋史》、《玉海》(王應麟著)、《中國書院史》(鄧洪波著)。

  4. 嵩陽書院: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于北魏,初為佛教寺院,五代後周時改為書院。北宋至道年間(995-997年)賜名“太室書院”,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賜額更名為“嵩陽書院”。程颢、程頤等理學家曾在此講學,是理學傳播的重要基地。來源依據:《登封縣志》、《河南通志》、《中國書院史》(鄧洪波著)。

“四書院”是宋代書院教育的傑出代表,它們不僅是教學機構,更是學術研究和思想交流的中心,尤其在南宋理學(道學)的興起和傳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其自由講學、注重學術研讨、強調道德修養的辦學模式,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關于“四書院”的具體所指,曆史文獻(如南宋王應麟《玉海》)雖有不同說法(有時石鼓書院或茅山書院等也被列入),但白鹿洞、嶽麓、應天、嵩陽這四所書院被後世公認為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合稱“四大書院”或“四書院”的說法最為普遍和權威。來源依據:《玉海》(王應麟著)、《中國書院制度研究》(陳谷嘉、鄧洪波主編)。

網絡擴展解釋

“四書院”是宋代初期最負盛名的四大教育機構,通常指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和嵩陽書院。這些書院在宋代文化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具體如下:


1. 四書院的組成

不同曆史文獻對“四書院”的具體成員存在一定争議,但主流觀點認為包括以下四所:


2. 争議與補充

部分文獻将石鼓書院(湖南衡陽)或徂徕書院(山東)列入“四大”,但多數權威資料仍以白鹿洞、嶽麓、應天、嵩陽為共識。這一差異源于不同曆史時期學者對書院影響力的評判标準不同。


3. 曆史意義


“四書院”是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典範,代表宋代文化教育的巅峰。若需進一步了解各書院詳細曆史或現存遺迹,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實地探訪。

别人正在浏覽...

臂甲裁綴蒼氓殘猛乘釁戳點粗迹存劄打邊鼓答理誕宕調經東挪西湊敦庬額漕番木鼈風團腹尺感契高地歌抃宏材昏老火燼交感家徒四壁甲子踦屦巾絮緊治舊酒徒迹狀句倨空餘嫪毐命酒覭髳剽盜潛鋒千裡骨敲铿秦山核電站器用羣學燃肉身燈日鑄山顔攝伏沈範水調歌頭司籍搜尋歲俸孫謝太淵通塞銅山鉄壁武步賢抗歙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