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赦罪人。《春秋·莊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杜預 注:“赦有罪也。”《後漢書·王符傳》:“論者多曰:‘久不赦則姦軌熾,而吏不制,宜數肆眚以解散之。’此未昭政亂之本源,不察禍福之所生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肆眚措刑,滌瑕蕩穢,凡有圓首,納於歡心。” 宋 蘇轍 《明堂賀表》:“明堂禮畢大赦天下者,饗帝尊親,古今之大典;推恩肆眚,天地之至仁。”
“肆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分解及文獻記載綜合解釋如下:
“肆眚”指寬赦罪人,即赦免或減輕刑罰,常用于古代帝王頒布赦令的語境中。該詞由“肆”和“眚”二字組合而成: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史書及文學作品中,特指統治者通過赦令減輕或免除刑罰,體現政治寬仁或特殊時期的政策調整。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時可能涉及。
肆眚(sì shě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肀」和「目」,它有2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用來形容猛烈的雨水或大風。在繁體字中,「肆」和「目」的形狀略有不同。
在古時候,「肆」的漢字寫法是「肀」,意為放任、放縱。而「眚」是形容猛烈的雨水或大風的詞彙,用來描述自然界的狂暴。
以下是一些使用「肆眚」的例句:
1. 暴風雨來臨,大雨肆眚,使得城市陷入一片混亂。
2. 暴風雪肆眚,導緻道路封閉,人們無法出行。
3. 台風來襲,狂風肆眚,樹木被連根拔起。
一些與「肆眚」相關的詞彙:
1. 組詞:肆虐、肆意、眚災
2. 近義詞:狂風暴雨、猛烈的降雨
3. 反義詞:和風細雨、輕柔的風
總之,「肆眚」是一個形容猛烈的雨水或大風的詞語,在古代用來描述自然界的狂暴,并可以用于描述災害或自然現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