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肆眚的意思、肆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肆眚的解釋

寬赦罪人。《春秋·莊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杜預 注:“赦有罪也。”《後漢書·王符傳》:“論者多曰:‘久不赦則姦軌熾,而吏不制,宜數肆眚以解散之。’此未昭政亂之本源,不察禍福之所生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肆眚措刑,滌瑕蕩穢,凡有圓首,納於歡心。” 宋 蘇轍 《明堂賀表》:“明堂禮畢大赦天下者,饗帝尊親,古今之大典;推恩肆眚,天地之至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肆眚是古漢語中表示“赦免罪過”的特定政治術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的“肆大眚”記載。該詞由“肆”與“眚”二字構成複合詞,其中“肆”作赦免解,《說文解字》釋為“極陳也”,段玉裁注引申為“縱恣”之意;“眚”本指目疾,《說文解字》訓為“目病生翳”,後引申為過失,《尚書·舜典》孔傳明确“眚”即“過也”。

在制度實踐中,“肆眚”特指帝王即位或改元時頒布的大赦令。如《宋史·刑法志》載宋太宗“以郊祀肆眚”,即通過祭祀典禮實施赦宥。此類赦令具有三個特征:一是覆蓋全國範圍,二是針對特定罪行網開一面,三是須經正式诏書頒布方具法律效力。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主要作為曆史法律術語存在于典籍研究領域。《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赦免罪人”的專有名詞,并标注為書面文言詞彙。研究中國古代法制史時,需注意區分“肆眚”與“大赦”“特赦”等現代法律概念在適用程式與效力範圍上的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肆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分解及文獻記載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肆眚”指寬赦罪人,即赦免或減輕刑罰,常用于古代帝王頒布赦令的語境中。該詞由“肆”和“眚”二字組合而成:

二、文獻用例

  1. 《春秋·莊公二十二年》記載:“春王正月,肆大眚”,杜預注解為“赦有罪也”。
  2. 唐代白居易在《為宰相賀赦表》中寫道:“肆眚措刑,滌瑕蕩穢”,描述赦免罪人以彰顯仁政。
  3. 宋代蘇轍的《明堂賀表》提到:“推恩肆眚,天地之至仁”,強調赦免行為符合天地仁德。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史書及文學作品中,特指統治者通過赦令減輕或免除刑罰,體現政治寬仁或特殊時期的政策調整。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時可能涉及。

别人正在浏覽...

别貢并包兵工波畫蠶蠒柴火錢稱寃傳録辭憚卒中搭膊旦氣刀夢點苔遞交柢噬低狹第一把交椅杜門自絶敦雅恩澤煩悶沸騰憤時疾俗杠梁高軌拱高鈎揣含真台畫棟雕梁彗尾忽雷駮揵子焦渴傑張今來古往祲容九老會君子相連錘廉苫力克俐落靈糧鸾鳥孟秋難極陪從劈礰牽複遷流清德赇囑滳滳折柬順便廋伏天地良心鍮石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