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書、禮、樂四種經術。《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宋書·文帝紀》:“故詔以三德,崇以四術,用能納諸義方,緻之軌度。”《通典·選舉一》:“詩、書、禮、樂,謂之四術。四術既修,九年大成。”
(2).治國的四種方法。《屍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術。一曰忠愛,二曰無私,三曰用賢,四曰度量。”一說指忠愛、無私、用賢、簡能。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治道·四術》。
(3).指四方的通道。《文選·左思<詠史>詩之四》:“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李善 注引《廣雅》:“術,道也。”
“四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源自古代儒家教育體系。《禮記·王制》記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 具體指:
出自《屍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術:一曰忠愛,二曰無私,三曰用賢,四曰度量。”
另有宋代王應麟《小學绀珠》補充為“忠愛、無私、用賢、簡能”,強調治國需兼顧德行與能力。
此義較少見,見于《文選·左思〈詠史〉詩》:“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此處“四術”指城市中通向四方的大道。
現代語境中,“四術”偶被借用指代特定領域的方法,如計劃生育中的“四項手術”(結紮、引産、流産、節育器操作),但屬于非傳統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屍子》等古籍,或權威辭典如漢典。
《四術》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含義和用法。其中之一,指的是四種技能或技巧,也可以理解為四種學問。另外,《四術》還可以用來指代某個作品或著作的四種要素或内容。
根據《康熙字典》,《四術》這個詞的“四”字是由“囗”部和“田”部組成,拆分的筆畫數為4+2=6個筆畫。而“術”的“月”字是由“⺼”部和“出”部組成,拆分的筆畫數為4+5=9個筆畫。
《四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硜硜》中,“四室既居,從公于遠。”隨後,它在古代的文獻和著作中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形狀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因地域和個人風格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對于《四術》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還是由“四”和“術”兩個字組成。
1. 他精通四術,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全才。
2. 我們必須學習文、武、辯、儀這四術,才能全面發展自己。
四術集,四術戲,四術詩,四術書,四術畫
四技、四能、四學
無術、無技、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