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方荒遠之地。《楚辭·離騷》:“忽反顧以遊目兮,将往觀乎四荒。” 朱熹 集注:“故復反顧而将往觀乎四方絶遠之國。”《爾雅·釋地》:“ 觚竹 、 北戶 、 西王母 、 日下 ,謂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戶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岧嶤四荒外,曠望羣川會。”
(2).指四種荒誕的嗜酒行為。 唐 陸龜蒙 《添酒中六詠》詩序:“昔人之於酒,有注為池而飲之者,象為龍而吐之者,親盜甕間而卧者,将實舟中而浮者,可為四荒矣。 徐景山 有酒鎗, 嵇叔夜 有酒杯,皆傳於後代,可謂二高矣。四荒不得不刺,二高不得不頌。”
關于“四荒”的詞義,根據古籍文獻和現代政策語境,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四方荒遠之地
源自《楚辭·離騷》中“将往觀乎四荒”,指代邊遠荒涼的區域,如《爾雅·釋地》提到的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四地,象征四方未開化的國度。唐代李白詩作《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中“岧嶤四荒外”也延續了這一意象。
文學引申:可比喻人煙稀少的環境或内心的孤寂感,如“奔走在四荒八極的風”。
四種荒誕嗜酒行為
唐代陸龜蒙在《添酒中六詠》中列舉了“注池而飲”“象龍而吐”“盜甕而卧”“實舟而浮”四種極端飲酒方式,稱為“四荒”。
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包括荒地、荒沙、荒草、荒水等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資源)。這一概念見于《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管理辦法》,旨在通過政策引導開發土地經濟價值。
《四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四處廣闊而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指空曠無人的荒涼之地。
《四荒》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字,它的筆畫數是12畫。
《四荒》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逍遙遊》,其中描述了一個烏鴉能通人語的故事,其中烏鴉說自己來自「四荒之外」。從此,「四荒」成為空曠荒涼之地的代稱。
「四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四荒」。
在古時候,「四荒」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1. 我們要勇敢地闖蕩四荒,探索未知的領域。
2. 這片土地已經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四荒之地。
3. 在四荒之外,傳聞有一片神秘而美麗的土地。
組詞:四荒漂泊、四荒之地、四荒茫茫、荒涼四荒。
近義詞:荒原、荒野、荒漠。
反義詞:繁華、熱鬧、繁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