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wel gourd;vegetable sponge] 幾種絲瓜屬(Luffa)植物的任一種(尤指L.cylindrica)的果實,特征是其幹燥果實内具纖維,可如海綿和擦布那樣的利用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果實細長,略如黃瓜,嫩時可供蔬食,成熟後内有網狀的纖維,極強韌,謂之絲瓜絡,可用以擦拭或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絲瓜》:“絲瓜, 唐 宋 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其瓜大寸許,長一二尺,甚則三四尺,深緑色有皺點,瓜頭如鼈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五月·時品》:“豇豆角、豌豆角、蠶豆角、扁豆角,盡為菜品;醃稍瓜,架冬瓜,緑絲瓜,白茭瓜,亦作羹湯。”
以下是關于“絲瓜”的詳細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絲瓜為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莖蔓生,五棱形,具分枝卷須,葉片掌狀分裂,夏季開黃色單性花(雌雄同株)。果實呈細長圓柱形,嫩時表皮光滑,成熟後内部形成網狀纖維(稱為“絲瓜絡”),質地強韌。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學或栽培信息,可參考、等來源。
《絲瓜》是指一種蔬菜,屬于葫蘆科,也稱為“葫蘆瓜”、“絲瓜瓤”等。它的果實細長而嫩,呈淺綠色,質地柔軟,口感清脆。
《絲瓜》的拆分部首為“缶”和“瓜”,共12個筆畫。
《絲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最早見于《爾雅·釋椒苦》:“椒似麻瓜,實如絲瓜。”繁體字為「絲瓜」。
古代漢字寫作「絲果」,表示果實細長如絲。
1. 我昨天買了幾條新鮮的絲瓜。
2. 絲瓜與黃瓜相似,但口感略有不同。
絲瓜的組詞有:絲瓜瓤、絲瓜藤、絲瓜皮、絲瓜湯等。
與絲瓜相關的近義詞有:黃瓜、苦瓜、冬瓜等。
與絲瓜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是:西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