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缌麻与小功。旧时五种丧服中最轻的两种,由亲缘较疏者服之。《梁书·王僧辩传》:“皇枝繦抱已上,緦功以还,穷刀极俎,既屠且绘。”
“缌功”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两个等级,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缌功”是“缌麻”与“小功”的合称,属于旧时五种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中最轻的两种,由血缘关系较疏远的亲属穿着。
五服中的等级
使用场合
两者均用于为血缘关系较远的亲属服丧,体现古代宗法制度中“亲疏有别”的伦理观念,如《梁书》中记载的“皇枝繦抱已上,緦功以还”即指不同亲疏关系的丧服规范。
五服制度以丧服材质和服丧时长区分亲属关系远近,从“斩衰”(最重,三年)到“缌麻”(最轻,三个月)共五级。这一制度自周代延续至清末,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伦理与家族结构的重要依据。
缌功是一个汉语词语,有着多重含义。在古代,缌指细密的纺织品,功则指良好的技能或成就。因此,缌功可以理解为精细制作的技巧或出色的成就。
缌字由“糸”和“工”两个部首组成。按照字的结构,它包含了9个笔画。
缌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体字中,缌被写作「緦」。
在古代,缌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缌字的含义和用法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汉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
1. 他的绘画技巧十分精美,真可谓是缌功之作。
2. 通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他最终取得了缌功般的成就。
1. 缌绣:指用细线刺绣品,具有高度的纺织技巧和艺术价值。
2. 缌塞:形容气候寒冷,导致衣物的细纤维结成一团。
3. 缌缝:指对细密衣物进行缝补或修复。
近义词:精细、巧妙、工艺精湛
反义词:粗糙、马虎、拙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