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拙的意思、疏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拙的解釋

亦作“疎拙”。1.粗疏笨拙;粗略拙劣。《韓非子·難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敗。” 唐 成玄英 《<莊子>序》:“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輒為疏解,總三十卷。雖復詞情疏拙,亦頗有心跡指歸。” 金 王若虛 《文辨一》:“ 遷 文雖奇,疎拙亦多,不必皆可取也。” 王統照 《<短篇小說選集>序言》:“對社會生活的經曆與認識的浮淺,思想的薄弱,想像力的欠缺,文詞的疏拙,在這裡不必一一具述。”

(2).懶散笨拙。 唐 羅隱 《寄許融》詩:“多病仍疏拙,唯君與我同。” 宋 蘇舜欽 《維舟野步呈子履》詩:“古人負才業,未必為世用;吾儕性疎拙,擯棄安足痛。” 明 劉基 《謝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長南裔,疎拙無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拙”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疏”和“拙”兩個語素構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指粗疏笨拙,表示做事不細緻或能力不足(如《韓非子·難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敗”)。
    • 也形容懶散笨拙 的性格特質(如羅隱《寄許融》“多病仍疏拙”)。
  2. 語素拆分

    • 疏:包含“稀疏”“生疏”“疏忽”等義(如解釋為“粗疏”“關系遠”);
    • 拙:指“笨拙、不靈巧”,可作自謙用(如、7注“笨拙”“謙辭”);
    • 組合後強化了“因粗率而導緻笨拙”的語義。

二、使用語境

  1. 自我謙稱
    古人常用以自嘲能力不足,如劉基《謝恩表》中“臣基……疏拙無似”;
  2. 客觀評價
    描述他人或事物缺陷,如成玄英評《莊子》注“詞情疏拙”。

三、近義與反義

四、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本,如王統照序言“文詞疏拙”,當代可形容技術粗糙或性格散漫。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5提供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拙的意思

疏拙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行動、表達或思維等方面的笨拙、不靈活或者不熟練。一個疏拙的人在進行某種活動時,可能會顯得缺乏靈巧和技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拙的拆分部首是⺍(勹)和手,共有9個筆畫。

來源

疏拙一詞最早見于《莊子·秋水》:“屍子疏拙,走芸不及。”這裡的“屍子”指的是屍子山(今河南省南陽市),其與人事相去甚遠,形容山的疏拙。後來衍生為形容人的缺乏敏捷和靈活。

繁體

疏拙的繁體寫法是「疎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疏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疏拙的寫法為「疎拙」。古時候關于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字義相同。

例句

1. 他沒有經過訓練,所以在跳舞時顯得十分疏拙。 2. 她對技術不熟悉,所以在操作電腦時顯得有些疏拙。 3. 老師經過多年教學經驗,指導學生如何克服疏拙,提高技能。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疏忽、疏遠、疏通、呆闆

近義詞:笨拙、不靈巧、拙劣、稚拙

反義詞:靈巧、熟練、敏捷、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