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書劄 ”。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銀花》:“﹝ 銀花 ﹞亦頗識字,助餘看書檢閲,能對書劄。”《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一應往來書劄,授之以意,輒令代筆,煩簡曲當,學士從未曾增減一字。” 清 王文潛 《送胡長史從軍郁林》詩:“ 阮瑀 工書劄, 陳琳 解賦詩。”
“書劄”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和語境分析:
基本釋義
“書”指書寫、信件,“劄”(zhá)通“劄”,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後引申為公文、書信。因此“書劄”可理解為書信、公文或書面文件,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如宋代官員的“劄子”即屬此類。
與“書劄”的關聯
現代更常用的詞是“書劄”,二者含義相近,均指書信。可能因字形演變或方言差異導緻“劄”與“劄”混用。例如清代文人書信集常以《某某書劄》為名。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傳統書信形式,如:“他收到友人書劄,連夜提筆回信。”現代日常交流中已較少使用。
注意:若您需要具體文獻例證或更詳細的詞源考據,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書劄》是指用以記錄讀書筆記、摘錄文獻的一種文書或文件。通過書劄,讀書者可以将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内容進行整理和總結,方便日後回顧和參考。
《書劄》的拆分部首是“書”和“言”,表示與書籍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書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人們閱讀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書籍,因此需要一種方法來記錄所讀書籍的要點和重要内容。因此,逐漸形成了書劄這一記錄方式。
《書劄》的繁體字為「書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書劄》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整體含義是相同的。
1. 他整理了一本《書劄》,方便日後查閱。
2. 這本《書劄》記錄了他讀過的各種書籍和文獻。
1. 書籍
2. 閱讀
3. 文獻
4. 記錄
讀書筆記、書摘、文獻摘錄
虛擲光陰、不求甚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