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載的意思、束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載的解釋

捆物裝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鄭穆公 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載(shù zài)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整理行裝、捆紮行李以備出行。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演變及使用場景分述: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捆物裝車”,強調将物品捆紮後裝載至交通工具的動作,古代多指車馬運輸前的準備。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02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為“收拾行裝”,側重遠行前的行李整理,如“束載而行”表示整裝出發。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286頁。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1. 曆史文獻用例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載:“束載、厲兵、秣馬矣”,描述秦軍備戰狀态,其中“束載”指捆紮兵器糧草,為軍事行動做準備。

    來源:《左傳譯注》,中華書局,2011年,第245頁。

  2. 現代延伸用法

    偶見于書面語,如“束載遠遊”“束載歸鄉”,保留“整理行裝”的古義,多具文學色彩。


四、相關辨析


五、語義演變

該詞隨交通工具變遷而式微,現代漢語多用“收拾行李”“打包”等替代,但仍在曆史文本、成語及仿古語境中使用,體現漢語詞彙的曆史延續性。

(注:因現存權威線上詞典未收錄“束載”獨立詞條,以上釋義綜合自紙質版專業辭書及古籍文獻,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束載”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出處

  1. 原意解釋
    讀音為shù zǎi,字面意思是“捆物裝車”,指将物品捆綁後裝載到車上。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的記載:“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描述鄭國為備戰而整理裝備的情景。)

  2. 引申為成語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引申為“容納或承載的量已達極限”,強調無法再承受更多壓力或負擔。例如:“資源使用已束載,需優化分配。”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提示:若需查閱古籍原文或更詳細的例句,可參考《左傳》或《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郢拜倫邊夏補發常奴塵寰池魚堂燕寵育儲畜打攔吊勉敦比蠹俗耳音關抱關馬鄭白孤谲過案固體地球物理學橫科暴斂緩火焦火謹小擊唾壺拘禁濬房贶别雷闆類如六出冰花面相抹膩木榇虐害内絶拈指攀延泡沫前情權力擾畜人多手雜任放沙岸上靈勝緣神交深贍神牲食浮摔臉子訟書遂賞頭童唾面自幹危柱文卷五怖鄉下人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