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書大傳》卷二:“ 微子 朝 周 ,過 殷 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亦載此事,“微子”作“箕子”。後因以“黍油麥秀”為亡國之痛的感歎。 清 程秉钊 《瓊州雜事詩》之九七:“大海西流近 越裳 ,黍油麥秀事堪傷。”
“黍油麥秀”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于表達亡國之痛的哀歎。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尚書大傳》或《史記》相關篇章。
《黍油麥秀》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黃色的油菜花開放的季節。
《黍油麥秀》的拆分部首是禾、麥、秀,拆分筆畫分别是5畫、11畫、7畫。
《黍油麥秀》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宋代詩人陸遊的《沁園春·長沙》中有“黍離于穗,麥秀于禾”這一句,意為黍離黃谷,麥子長勢旺盛。在這裡,黍油和麥秀被用來描寫豐收的景象,形容黃色的油菜花盛開的美麗景緻。
《黍油麥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黍油麥秀》。
在古代,寫作《黍油麥秀》的漢字并不常用,所以它沒有固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1. 春天的山間,村莊裡到處都是黍油麥秀的美景。
2. 我喜歡黍油麥秀的季節,那時大地仿佛被黃色的花海覆蓋。
1. 黍谷 - 黍油麥秀中的“黍”可以和“谷”搭配,表示成熟的谷物作物。
2. 麥田 - 黍油麥秀中的“麥”可以和“田”搭配,表示種植麥子的田地。
3. 秀麗 - 秀可以和麗搭配,表示美麗、秀美。
1. 麥黃:
2. 黃金:
3. 菜花:
1. 深色:
2. 鮮綠:
3. 朽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