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塗同緻的意思、殊塗同緻的詳細解釋
殊塗同緻的解釋
猶殊途同歸。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緻。” 宋 範仲淹 《天道益謙賦》:“取類而信,如江海之潤下;殊塗同緻,若鬼神之福謙。”參見“ 殊塗同歸 ”。
詞語分解
- 殊塗的解釋 亦作“ 殊途 ”。異途,不同途徑。《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緻而百慮。”《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昔聖帝明王,靜亂濟世,保大定功,文武殊塗,勳烈同歸。” 唐 袁郊 《甘澤謠·圓觀》:
- 同緻的解釋 .猶同歸。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緻。”《晉書·樂志上》:“協時正統,殊塗同緻。”.謂同樣效命。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於是見君親之同緻,知在三之
網絡擴展解釋
“殊塗同緻”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ū tú tóng zhì,其核心含義與“殊途同歸”相似,指通過不同的途徑或方法達到相同的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1.釋義
- 該成語強調不同的道路或方法最終導向同一目标,比喻在多元選擇中實現統一的結果。例如,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有差異,但最終效果一緻。
2.出處
-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緻。”。
- 宋代範仲淹在《天道益謙賦》中也有使用:“取類而信,如江海之潤下;殊塗同緻,若鬼神之福謙。”。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處事方法或結果的一緻性。
- 例句:“團隊成員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最終殊塗同緻,得出了相同的優化方案。”
4.近義詞
5.延伸理解
- 成語中的“塗”通“途”,指道路;“緻”指達到。整體體現中國古代哲學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強調方法多樣性中的統一性。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或擴展例句,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4、5)。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殊塗同緻
《殊塗同緻》是一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雖然各自不同,但在目标、追求上卻是一緻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殊、塗、同、緻
部首:殳(shū)、水(shuǐ)、口(kǒu)、至(zhì)
筆畫:殊(5畫)、塗(11畫)、同(6畫)、緻(10畫)
來源
《殊塗同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朝儒學家王實甫所著的小說《西遊記》中,原文描述了悟空等人如何齊心協力對抗妖魔鬼怪。
繁體
《殊塗同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殊塗同緻》古時候的寫法是使用通假字。其中,塗表示“途”,意為道路;塗表示“徒”,意為行走;同表示“鼎”,意為三足鼎立;緻表示“至”,意為到達。此寫法主要是為了避免充滿諧音與他字的成語編寫。
例句
他們雖然背景不同,但在為了實現共同目标上殊塗同緻。
組詞
殊異、殊途同歸、殊途同死、殊志同歸
近義詞
殊途同歸、殊途同歸
反義詞
各自為政、各行其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