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箱。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我有書笥,盈君尺牘,寤言在耳,今古何速!”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皮日休 ……春闈内宴於 曲江 ,醉寝别榻,衣囊書笥,羅列旁側,率皆新飾。” 宋 陸遊 《晚晴》詩:“潤侵書笥深防蠹,暖徹衣篝剩得香。”
“書笥”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及語境分析如下:
“書笥”指書箱,即用于存放書籍的竹制或木制容器。該詞由“書”與“笥”組合而成,“笥”本指古代盛放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竹器,後引申為收納書籍的專用工具。
需注意“書笥”與“書簏”的差異:
書笥作為古代文人的日常用具,象征學識積累與對書籍的珍視,常見于詩詞典故,是傳統文化中“文房”意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用來裝書籍的木盒。
《書笥》的拆分部首是“聿”和“木”,通常按照縱橫撇捺的順序,總共有10畫。
《書笥》在《廣韻》中被收錄,最早是指古代存放書籍的木盒。而現在一般使用的簡體字是“書笥”,繁體字是“書笥”。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在不同,所以《書笥》的古時寫法是有所變化的。據研究,古時候的寫法是将“書”字的上部分寫成“聿”,下半部分仍然是“幹”。而“笥”字則是由“⺮”代替了“木”的部分。
1. 他打開書笥,取出一本古籍。
2. 這個書笥可以保存很多珍貴的書籍。
3. 舊時,書生們常常用書笥裝載自己的藏書。
1. 書箱:指用來裝書籍的盒子。
2. 筆匣:用來裝筆的盒子。
3. 筆筒:專門用來放置筆的管狀容器。
1. 書匣:也指放置書籍的木制容器。
2. 書櫥:是指用來陳列書籍的家具。
3. 書櫃:指存放書籍的櫃子。
1. 書本:指書籍的本體。
2. 鋼筆:一種用于書寫的筆具。
3. 筒子:形狀為圓筒的容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