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黍秫的意思、黍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黍秫的解釋

黍和秫。子實都具黏性,可釀酒。《管子·輕重丁》:“正月之朝,穀之始也。日至百日,黍秫之始也。”《周書·異域傳下·波斯》:“其五穀及禽獸等,與中夏畧同,唯無稻及黍秫。” 宋 晁沖之 《東陽山人僻居》詩:“旁山多闢黍秫田,碧溪東流汲春醖。”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黍秫”是古代對兩種黏性谷物的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二、區别與聯繫

  1. 黏性差異
    黍的子實有黏與不黏之分,而秫特指黏性品種。例如,李時珍提到“粟中黏者為秫”,說明秫屬于粟類中的黏性變種。
  2. 用途
    兩者均用于釀酒,如《管子》記載黍秫是釀酒原料;非黏性黍則直接食用。

三、曆史文獻記載

四、現代認知誤區

古人常混淆黍、稷、秫的分類。例如,李時珍指出“以秫為黍”是錯誤,實際應區分粟(小米)、黍(黃米)和秫(黏性變種)。

黍秫是古代對黏性谷物的統稱,具體分類因時代和地域存在差異,核心特征為可釀酒。需結合文獻上下文判斷具體所指作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黍秫的意思

《黍秫》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兩種不同的谷子作物:黍和秫。黍指的是一種糧食作物,屬于禾本科植物,又名黍稷、黍禈等;秫指的是另一種雜糧作物,屬于禾本科玉蜀黍、高粱的莖稈部分,又名雜粝、秫谷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黍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和發展

《黍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文化,黍和秫作為重要的農作物,在古時被廣泛種植和使用。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詞彙逐漸演變為通用的詞彙,用來描述這兩種農作物。

繁體字

《黍秫》的繁體字為「黍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黍」和「秫」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古代「黍」的寫法為「⺥米」,表示谷子的穎果;古代「秫」的寫法為「禾缶米冬」,表示稷的穎果及稭稈。

例句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黍秫」這個詞:

組詞

與「黍秫」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黍秫」相關的一些近義詞包括:谷子、玉蜀黍、高粱等。反義詞則因語境而異,例如在描述糧食時,反義詞可以是大米、面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