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官名。 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三年置。而后或置或否。 宋 大中祥符 中,与淑仪同。《宋书·后妃传序》:“﹝ 太宗 泰始 三年﹞增淑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脩华、脩仪、脩容为九嬪。”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容》:“《南史》又曰: 宋明帝 泰始 二年,置淑容。自后或置或否,逮于国初,亦省不置。 大中祥符 中,与淑仪同, 真宗 增置也。”参见“ 淑仪 ”。
“淑容”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官职和词语本义两个角度解释,综合多个来源信息如下:
一、古代女官封号 “淑容”是南朝宋明帝于泰始三年(公元467年)设置的妃嫔封号,属后宫九嫔等级。该封号在后世朝代中时置时废,至宋代大中祥符年间,其地位与“淑仪”相当,成为宫廷女官制度中的固定职位。
二、词语本义解析 由“淑”与“容”二字构成:
组合后,“淑容”形容女子兼具内在美德与优雅外在,常用于赞美女性的品行高洁、仪态大方,例如“淑容之姿,温婉如玉”。
注:以上信息综合了古代官职制度与词语语义演变,若需考证具体历史细节,可参考《宋书·后妃传》等文献。
淑容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个女人的仪态端庄美丽,温文尔雅的样子。
淑容由两个部首组成:水(氵)和冗(⺁)。
拆分的笔画数量是13画。
淑容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常棣》篇中:“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女子的儿态。
在繁体字中,淑容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淑容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古代篆字的写法为“㠯”,而小篆的写法为“㠰”。
她的淑容端庄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淑容是一个单词,没有可以组成的词性。
文雅、儿态、仪态端庄
粗俗、庸俗、丑陋
【别人正在浏览】